奇经八脉
初次走进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科病房,会误以为走进了“街心公园”。
一边,几个有点年纪的人分散在几张桌子打牌;一边,年轻的小伙儿打乒乓;其余的大多数,都合着音乐,轻快地跳舞。病房里几乎没有人,也看不见统一的病号服,都自由自在地在大厅活动室里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个“公园”里住着37位病人,大多患有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据心理科护士、舞蹈队的“领舞”兼教练黄春娟介绍,这其中,有25个病人都尤其热爱“舞蹈”。
寂寞时舞蹈,欢愉时歌唱。“患者跳的舞并不专业,他们只是通过这种即兴的肢体语言分散注意力,从而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黄春娟说。
跳舞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这儿的患者所得的病都和神经障碍有关,思维不受控制,容易东想西想。在这儿,除了惯常的药物治疗,还设计了一种舞蹈疗法。”黄春娟说,“这种舞蹈很简单,就是类似于七步、八步的集体舞,舞步比较随意,主要目的就是让肢体舒展。”
“跳舞可以使病人注意力集中,欢快的音乐节奏也可以放松他们的心情。”黄春娟说,“在音乐声中随兴而动,通过肢体动作和医生对话,最终找到心理症结所在。”
黄春娟介绍,通过实践证明,舞蹈疗法使病人内心深处的焦虑、愤怒、抑郁、悲哀等不良情绪得到充分释放,使心理创伤等心理障碍逐渐分解和消除。
“刚来的病人比较容易害羞,就先教他跳简单的舞步,鼓励他其实他可以跳得很好。”黄春娟说,“病了的人尤其怕孤单,通过跳舞也可以和其他病友迅速熟悉起来,在身体的互动中建立联系。”
黄春娟说,“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新的舞蹈,现在在学爵士舞。”
在医院更开心要 回家反而不塌实
冯阿姨,55岁,退休前是一名保育员,因强迫症入院已三个多月。
“以前我不会跳舞,在黄护士的带领下开始学起来。现在,很喜欢跳舞,音乐停下了,还忍不住摆动身子,总觉得不过瘾,想继续跳,流汗也感觉不到,过去翻来覆去想的那些烦心事也都忘了。”冯阿姨说,“现在,我会跳迪斯科和健美操,有的同伴学得慢,还会来找我请教。我女儿在病房看见我跳舞的样子,很开心,她说,‘妈妈,你这个样子很好。’”
冯阿姨准备下个月出院。“其实我在医院更开心,回家了反而不塌实。”冯阿姨说,“你们不知道我原来的样子,每天要洗好几次头发,就是要反复地洗,洗一次要好几个小时。”
现在,冯阿姨的气色很好,知道跳舞时可能会被拍相片,还很遗憾没有叫女儿提前把漂亮的裙子带到医院。“怎么办?我这儿只有穿着很舒服的衣服,看起来会不会像大妈?”
跳着孔雀舞回到家乡
叶老师,37岁,云南人,在当地一家幼儿园当老师,因患抑郁症,专程来杭州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科接受治疗。
“我们这个病友气质非常好,看起来特别像专业的舞蹈演员。”小尤说。
“她在这里只住了1个月就走了,不过她恢复得非常好。”黄春娟说,“在得抑郁症的病人中,她的恢复速度属于非常快的。”
“刚开始,她只是说头痛得像裂开一样,非常不愿意讲话,得知她是幼儿园老师后,我就总问她会不会跳舞。她说自己是来养病的,不是来跳舞的。”黄春娟说,“我们病房里每天上午10点到10点40分都是舞蹈时间,她看着大家跳得来劲儿,就不知不觉投入其中了。”
黄春娟说:“她还教大家跳她家乡的孔雀舞,有的病人年纪大了,手指不灵活,她就反复地教。”
“除了孔雀舞,她的国标也跳得非常好,我跟她学了好几种舞蹈。”小尤说,“叶老师才刚刚出院两天,我就想她了,她走时告诉我身体不会说谎,跳舞时自己觉得很美,身体也就好了。”
除了跳舞其他娱乐项目也可自选
除了跳舞,心理科还准备了不同类型的集体活动。“周一有健康宣教,周三有卡拉OK,周四有团体游戏,都可以自选。”
黄春娟手边有一叠绿色的纸片。“这是为下午的活动准备的,有‘胡克船长’、‘瞎子背瘸子’等运动型游戏,既可促进大家相互认识,又能调节气氛。病人在欢乐中可以淡化甚至忘记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