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阿姐要来了。”
差不多30年前,在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每每听到母亲同父亲这般说时心里总会蹿起老大一团高兴,因为那将意味着我即将拥有一鹳子蟋蟀或者几只金虫什么的。
我的这位乡下姑妈住在余姚大岚镇柿林村,是我母亲的堂姐姐。在我儿时的印象里乡下姑妈总是在天刚刚亮的时候搭生产队的拖拉机进城,挑着一担子瓜果蔬菜到我家里来。她沾着灰尘和草屑的短发总是乱蓬蓬的,身上一年四季
都穿着那件洗得褪了色的花布罩衫。
姑妈很少笑,似乎老有叹不完的气,常常说着说着就拿袖子去抹眼睛。从后来父母亲陆陆续续的对话中我渐渐知道,那时候乡下姑妈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虽然起早贪黑地干,但一家人总徘徊在饥饿的边缘。母亲时常接济她,每次在她要回去时总往她手里塞上几块钱,或者送上一些布料、白糖之类的东西。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下姑妈家里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这从她身上日渐整齐的穿着和脸上逐步开朗的神情不难看出。但那些变化毕竟细微而且缓慢,总要隔了好一阵子才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真正让我吃惊的是最近这几年,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乡下姑妈身上的变化丝毫都不夸张。
现在,乡下姑妈来宁波之前先给我母亲挂上一通电话,要不了一个小时,她就坐着她二儿子的那辆“尼桑”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从穿戴上看,年近六旬的姑妈一点都不比城里人逊色,甚至在她这个年龄还有那么点儿前位,人也越活越年青,越活越精神。
虽然姑妈再不会给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捎来蟋蟀和金虫,但每次听说她要来我还是象小时候那样高兴,我喜欢看她脸上爽朗的笑,喜欢听她大着嗓门谈村里、家里翻天覆地的巨变。
乡下姑妈的俩个儿子合伙开了个茶叶加工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大女儿依托大岚镇的红色革命之旅,在家里搞起了食、宿一条龙服务的“农家乐”,每逢周末、假日,生意忙得不亦乐乎,小女儿一家承包了大片山林,正在作科学育林的新尝试……全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上个星期六,吃晚饭的时候母亲递给我一张写有9位数号码的纸条。
“这是你乡下姑妈的QQ号,等会儿你把它加在你的QQ里,晚上咱们姐妹俩要用电脑聊聊天。”母亲笑着说。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会上网了?”
“是她孙子教她的,刚学会一些最简单的操作,打字有困难,语音聊聊还是可以的。”母亲解释着。
就这样我还是很惊奇,想不到我那个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姑妈居然也用起了电脑。
晚饭后,我和母亲一起坐到电脑跟前,当乡下姑妈那张笑容可掬的脸出现在视频上时我们都很兴奋。
“妹妹,我看见你了!跟真的一样!!……”姑妈在电脑那头拍着手。
“我也看见你了……”母亲笑着回答。
俩个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在电脑前开心地聊了起来。
“妹妹,你看我这条项链好不好,上礼拜和你姐夫一同去香港旅游时买的。”姑妈欣然托起那条金灿灿的项链问道。
“很好看,跟你很配的……”母亲频频点头。
“你们农村的生活真是越过越好了!”我忍不住在一旁插嘴。
“是啊,”姑妈感慨道,“过去我常说乡下人苦,山里人更苦,做梦都想当个城里人……现在有了党的好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山里人的日子过得不比你们城里的差,好些个大学生都跑到阿拉山沟沟里来创业哩……眼下中央的惠农措施越来越多,只要肯动脑筋,肯吃苦,农村到处有发家致富的好机会……”
听着,听着,我渐渐出了神,思绪飘飘地掠过广茂的田野,一直飞向那苍翠的大山深处……末了我做出一个决定,过几天亲自去阔别多年的柿林走一趟,实地考察一下那个充满着活力与希望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