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怎么变出这么多钱,客户一头雾水
银行方面到底怎么看待这样的事情?他们如何解释滞纳金如何会高于本金数十倍?
昨天下午,记者以客户身份分别向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广发、光大等11家银行信用卡中心进行了咨询,其中中行、建行、兴业、招行、光大、浦发、中信银行明确表示,只要卡申请成功,无论客户是否激活,银行都要收取一定的年费;交行信用卡中心则表示,在不同时间段内申请办卡的客户,待遇也不相同,有的不开卡也要收年费,有的则不收;明确表示“卡不激活,银行不收取年费”的只有工行、农行和广发行。对于滞纳金,大部分的银行计收的日利息均为0.05%。
中信银行:
有4个月的账单无法查找
以潘先生为例:记者以持卡人身份电话联系中信银行24小时咨询电话8009995558。客服在前后约3分钟的通话过程中,以记者反映的卡号等信息不准确为由把电话转到了经理处。该经理在约6分钟的通话过程中,要求持卡人提供包括卡号、开卡日期、申请日期、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全号、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号码、QQ邮箱、登记地址、最后还款额、最后还款日期、副卡卡号、副卡人姓名等14项相关资料。“对不起,您刚说的资料还是有不符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帮你查询。”通话最后,在记者回答了上述多项问题后,该位经理还是以“资料不符”为由挂断了电话。
7月31日2点11分,客服告诉潘先生2007年7月之前的账单已经无法查找,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的账单显示:2007年7月8日潘先生的应缴金额已经达到264.44元,接下去数个月内应缴金额不断在上升,在2008年3月8日的时候又冲减年费100元,冲减滞纳金30元,冲减利息51.56元。在应缴金额不断变化的数月内,潘先生的信用卡从未使用过。无论是否合理,客服提供了2007年7月以后的费用产生明细,但对于在当年4月~7月内是怎么产生264元的“应缴金额”的,银行方面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8月3日,记者第四次联系中信银行客服时,对方终于给了个费用产生的步骤:“日利息是0.05%,对于透支产生的“最低还款额”要每月收5%(最低30元)的滞纳金。”——也就是说潘先生的年费被计收了双重费用:每天0.05%的利息,每月至少30元的滞纳金。“考虑到你的卡没有进行过实际消费,在2008年3月份,给你扣除了约150元的费用,不然你的欠款还要更高。”
工商银行:
按月计复利,还要收滞纳金
追问多次后,潘先生的“欠费”还是一笔糊涂账。那小唐的“欠费2700元”又是否能问清楚呢?记者也向工商银行进行了了解。工行95588客服热线13561号客服解释说,如果产生了透支费用,他们的计息方式是每天收取0.05%的利息,按月计收复利,且每月要收取5%(最低30元)的滞纳金。也就是说如果欠了银行100元,一个月内将产生1.5元的利息,还将产生30元的滞纳金。而下个月,银行将按照131.5元每天收取0.05%的利息……以此类推。该客服解释说:87元的欠费本金如此计算,6年多后的今天确实会产生2600多元的欠费。“反正我们银行是不会算错的。”
一圈联系下来,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他们都不给消费者一个费用产生的原因,甚至连对账单也没有办法找全。
提醒——不用的卡,趁早销户
8月3日,记者联系了省消保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前7个月共接到有关信用卡的投诉160多起。银行对扣费解释不清,高额滞纳金等问题反映最为集中,所涉信用卡中约有1/2是长期不用的“休眠卡”,所涉欠款至少有30%以上由年费引发。
昨天18点,记者以“杭州、信用卡、乱收费”为关键词在谷歌搜索,发现有1.59万条相关记录。这些信息大部分均和年费、滞纳金、利息等有关。
记者从中国银联浙江分公司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底,浙江全省银行卡累计发卡约为1.01亿张,其中仍然活跃的银行卡数量只占总数的25%弱,也就是说至少有7500万张信用卡为“休眠卡”。
银联的这位工作人员认为,一方面各家银行竞争激烈,推出众多促销活动及优惠服务,不断地吸引客户;另一方面消费者因遗失或追求标新立异而频繁换卡,这些都造成了“卡”资源的重复浪费。“各个银行针对‘休眠卡’的处理方式都不太一致,但这些卡一旦‘脱管’就可能造成年费、滞纳金等欠费。”
“其实‘休眠卡’这一现象一直存在。杭城现有20多家银行,还有不少的外资银行,信用卡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光大银行杭州分行信用卡中心的李经理表示,当前客户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每个人的钱包里至少有三四张信用卡,每一分行每年都有一定的信用卡指标,各银行也是变着法子推销自家的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