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义乌人搬全国老房子回家 仓库的砖木获"新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古镇潘园

  民资涌入是古民居命运的福还是灾?

  花30万到外地去买一幢老房子你干不干?

  在义乌,古董、名车这类收藏已经不新潮了,有一群人专门在全国各地收购有价值的老房子。早两年,几万元钱买进的老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30多万。

  这些义乌人不厌其烦地做着同一件事,把买下的老房子的砖木编号“肢解”在仓库里,等待有一天在义乌的土地上“重见天日”。

  为了让扎根百年的老房子挪到义乌,义乌佛堂镇古镇委员会推出了一个古镇修复计划:试点为十余栋古民居免费提供土地。

  此举一出,迎来当地保护收藏者一片叫好,也催生了一批“职业”买房者,全国各地的古民居也在义乌商人这拨投资、收藏热潮中,身价连年翻倍。

  全国古民居“飞”来义乌建山庄

  马头墙略有残缺、小青瓦稍显凌乱,细雨中,孤单伫立在丽水乡间的这座清代民居看起来有些沧桑。

  8月4日,俞峰从义乌驱车赶往那里,商谈这座民居的拆迁事宜。如果一切顺利,他将邀请一支专业拆房队,花1个月左右时间,将这座房子的木头、石块、花窗拆下后一一编号,组织20多辆卡车运回义乌。

  俞锋,义乌收藏协会副会长。在老家一个2000平方米的仓库里,他已堆放了2幢这样的古民居。

  俞锋介绍,以小商品起家的义乌,曾经拥有镶嵌一流东阳木雕的江南民居。但早些年,这些民居陆续被台湾、北京、上海等地商人买走,或因人为破坏而所剩无几。

  2007年,是义乌商人投资、收藏、保护古民居觉醒的一年。包括俞峰在内的十多位义乌人一起下了个决心,要尽自己努力把古民居在义乌保存下来。

  此后,他们便开始了四处搜寻濒危古民居的生涯。俞锋以28.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兰溪一幢面临拆迁的晚清四合院。此后,他又以8万元的低价从金华买进了一幢略有腐烂却极具历史价值的清早期民居。

  俞锋等人的一个桃花源式的梦想,是要在义乌造一座山庄,将各地收罗来的不同时期、风格的古代民居一幢幢在这座山庄里“复活”,形成一个博物馆。

  200义乌人投资古民居身价翻倍

  在义乌,收藏古民居,俞锋并不是最早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一位虞先生就在金华开始购买有价值的老房子,现在,虞先生在金华、衢州、龙游、江西乐平等地拥有近20套不同时期、不同风俗的民居。

  最牛的一个义乌人在国内各地拥有100多栋各类民居。由于这位商人起步较早,很多民居买来时不过四五万元一栋,远低于现在市场价格。

  一些以小商品起家的义乌商人手头闲钱无处去,纷纷流向这一新兴的收藏市场。业内人士透露,在全国各地购买古民居的义乌人已经达到了200多人,并已形成一个沉在乡村的信息网络。

  由于购买者越来越多,古民居价格也连年看涨。在江西等地,保存状况一般、兴建于民国时期的民居,市场价格已涨至三四十万元一套,较去年增长了近一倍。

  躲在仓库里的砖木获“新生”

  虽然,在全国各地购买古民居的义乌商人很多,但是,由于土地、政策等原因,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幢古民居在义乌获得“新生”,大部分老房子的命运是躲仓库等待“重见天日”。

  为保护濒临毁灭的古建筑,佛堂古镇保护委员会正在寻找保护利用的契合点:将利用30亩土地做试点,为大约10幢左右的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提供“重生”之地,使用权限是50年。如果这一试点成功,还将扩大规模。

  政策一出,已吸引200多位义乌商人前来报名,有些商人甚至一个人就报了好几套。

  这一政策也把义乌人全国买民居的热情推向了高潮。在江西、安徽古民居聚集的村落甚至出现了义乌“群购”团。一业内人士透露,这些跟风买古民居的商人对其历史价值根本没有认识与判断,他们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古民居争取到免费的土地。

  知情者透露,在义乌收藏界,购买古民居有三个群体:一部分是俞锋等收纯粹为了研究保护的专业收藏者;一部分是投资转手贸易的古董商;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在佛堂镇文保计划中分羹渔利者。“就目前而言,功利主义者居多。”

  义乌佛堂古镇委员会主任王春平说,对于究竟哪幢古民居能入住,需要严谨的考察过程。“古民居要有历史性、风貌性、人文性、合法性,专家与领导组还将实地考察一一打分,最后才能定夺。”

  “搬座”古民居回家做什么?

  低调的保护规划引发的古民居热还在义乌上演。显然,佛堂镇推出的十多个免费用地名额,对于当地的大量存储在仓库中的古民居而言还是杯水车薪。

  大多数收藏者都在自谋出路,寻求政策与时机,让这些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瑰宝出现在义乌的土地上。

  江西都昌县南峰村的冯虚堂,已“飞”到了武义,成为主人杨捍东烹茗煮酒、会朋好友的古意盎然之所。在冯虚堂边,异地搬迁的古民居已形成一个明清古建筑群落,这也是目前,义乌周边已经异地重建的为数不多的古民居之一。

  与杨捍东作为收藏不同,义乌市佛堂镇南江民俗文化村的总经理朱有富,却是想利用古民居发展旅游休闲。

  朱有富把从龙游、永康、武义等地“飞”来的古建筑荟萃于南江民俗文化村,在这里有声有色地搞起了民族饮食与旅游休闲,前来休闲之人络绎不绝。

  老房子从各地“飞”来后,将派什么用场,主人们有各自的算盘。

  文物专家和收藏家看法迥异

  这些扎根百年的古民居离开了故土,是获得了“新生”,还是断了“地气”?

  “二次投胎”、“阴谋拐卖”诸多争议声已不绝于耳。

  浙江文物局文物处专家表示,古民居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不主张异地搬迁。老房子“外卖”,是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掠夺与伤害。

  当下的困境是,一些老房子面临的选择是,拆迁被毁灭,或者与其文化毫不沾边的城市一角重生。

  一位家有老宅人士告诉记者,老房子既是心底的宝贝,也是生活的”鸡肋”。政府提供的补助是有限的,为了生活条件更好,不得不出售祖产。

  单靠国家出资修缮民间建筑显然并不现实,山东引资注入古楼保护,苏州民间保护政府重奖已为民资进入古建筑保护提供成功经验。

  义乌收藏界虞先生说,在乡村改造中,一些富有特色的古民居荡然消失,非常可惜。买下这些民居出资修缮,可让民居更好地保存下去。

  义乌业内人士说,有实力的义乌人购买古民居,既可保留民间建筑文化,也可作为投资收藏,这是一个双赢的运作模式。至于毫无认识地群购,既是对古建筑文化的践踏,也是对古宅收藏市场的恶炒。

11.30:玫红系girl
11月28日杭州周末街拍
11月27日杭州原创街拍
浙江传媒校花李晞媛
11月23日杭州原创街拍 街拍客最潮装备
杭州银泰店庆街拍美图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金华]第六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花落”义乌
·[义乌]82岁老人好帮人打官司 年轻时曾两次见邓小平
·义乌:圣诞用品迎来旺销期
·义乌82岁老人好帮人打官司 年轻时曾两次见邓小平
·前天那场突如其来的雷雨 义乌一村庄成了"堰塞湖"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