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0日讯
“我不在美术馆,就在去美术馆的路上。”
或许,从今天起,这句话将成为浙江人的新流行语——昨天,历经7年筹备和建设的浙江美术馆正式开馆,这座艺术殿堂所展现的魔力,连台风“莫拉克”都要甘拜下风。据不完全统计,近万名观众第一时间走入展厅,感受了一流美术馆带来的艺术之美。
“It is very impressive……impressive……impressive(印象深刻的)”,美国人Daniel Sanders夸张地连用了三个“impressive”来形容浙江美术馆。这里的每个细节都令人赞叹,甚至有观众在看完展览后,又被窗外雨中的睡莲给迷住了。
73岁的浙大工程师“奋力”成为第一名观众
首秀日究竟有多火爆?光饮品就卖出3300杯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昨天开馆典礼上的第一句话就是:“浙江需要一个美术馆。”他是有感而发,因为,就在他周围的美术馆阶梯上,等候展厅开门的观众已经围得满满当当。
昨天上午8点半,离正式开馆还有一段时间,美术馆的院子里已经坐满了急不可耐的观众。73岁的浙江大学高级工程师陈怀祥一直“不舍得”离开展厅门口,坚持要成为“第一个迈入浙江美术馆的观众。”最后,这位可爱的老伯终于如愿。“这是如此高级文雅的艺术殿堂,能第一个进来是我莫大的荣幸,真是太激动了。”而这只是他的“第一步计划”,“我一直都很喜欢艺术,这次来只能算是浏览下,接下来要经常来,我要慢慢细看,好好研究。”
大多数观众还来不及细细欣赏一流的馆内设施,就直奔展厅而去。“展厅里为什么这么暗?”在西班牙米罗油画展里,有人悄悄地问。话音刚落,就有人主动回答,“这是专业的灯光!”看来,大家把功课做得很足。
书法爱好者李宗亭,带着太太和女儿细细看了每个展览,最后,一家人在艺术茶座走廊上驻足良久,他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外天井水池里的睡莲间。“太优雅了,真美。”在他们身边,三位女士,选择花30元钱买了三杯龙井坐下,聊了许久才离开。
在黄宾虹画展的展厅里,美国观众Daniel Sanders一会摘下眼镜,一会又戴上,不愿意放过东方艺术大师作品的每个细节。最后,他夸张地用三个“impressive”来形容浙江美术馆带给他的震撼。“米罗的作品我比较熟悉,上大学的时候就了解过,但黄宾虹,我以前没看过。这个美术馆有太多震惊我的地方,这样的建筑我也从未见过,还有这里的风景非常美。”
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愿意驻足的地方。开馆的这一天,在免费提供材料的儿童美术天地里,留下了近600个小画家的作品;咖啡吧和艺术茶座几乎座无虚席,一共售出了3300多杯饮品;而全场8.5折的艺术书店则因为过于火爆迟迟无法结束营业……不少与展览有关的书籍都售罄了。
大场面才有大效果
画家花俊第一次看清楚了自己作品完整的样子
在浙江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大展的展厅里,上海美术馆馆长、著名艺术家方增先身披灰绿色夹克,低调地在每一件作品前驻足。“这里的条件真不错,展出的都是大作品,比我们上海的条件要好。”
在让观众得到完美艺术熏陶的同时,浙江美术馆里一流的展示条件,也带给艺术家不少启发。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美术馆还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家园,多少艺术家将把在此举办展览视为一生的目标。”的确,来浙江美术馆举办展览,已经成为不少艺术家心心念念的事了。
浙江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大展金奖获得者花俊的作品《浙江军民抗台风》,是一张由三件作品组成的大作。花俊花了不少时间细细打量自己的作品,这可不是艺术家的自恋,而是之前他从没有看过作品完整的样子。“这件作品有近4米高,6米长。我的画室层高不够,画的时候垂直画,必须画一些卷一些。每创作完一件看效果,我都要把画横过来扭着头看。完整的效果,我是用相机拍下来,在电脑上拼图看的。”
而美术馆的这个展厅,层高达8米,展示这样的巨幅作品足足有余。“这样的展示条件我们特别满意,当代艺术家特别在意展示空间,创作也是根据空间来设计的。而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展示空间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花俊还特别透露了一个普通观众未必会注意的问题,“你看一般的展览馆,作品挂上去都要用挂画线,这会破坏效果,而在浙江美术馆,作品看上去都是直接贴在墙面上的。”那是因为美术馆的墙面里有特殊的软木层,类似于红酒瓶塞的材料,用来钉钉子,每次展览完将痕迹直接粉刷,不会破坏墙面。
著名书法家王冬龄,面对着这样的展厅,若有所思。他的代表作《逍遥游》,长12.5米,高7.5米。之前,这件巨作从未在浙江展出,就是因为没有足够大的专业美术馆。“这样好的硬件,会激发我们艺术家更大的创作欲望。”身边,著名画家卓鹤君连连点头,“以前我的展览都放在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馆,今天我们有了这样好的美术馆,对艺术家而言,也是个幸运的事情。”
而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则更为浙江的观众高兴:“美术馆带给大家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这里给予的视觉格调,哪怕是一个低调的开幕式,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这座城市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