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青岛,杭州又获得了一个“先进城市”的荣誉,这一次的主题是关于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杭州开创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作大会经验介绍,以“全方位、广覆盖、深服务”的特点,得到了中组部和全国其他城市的一致肯定。
杭州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至2008年底,杭州市老年人口达到108.11万人。其中,离休干部已整体进入高年龄期和高发病期,在医疗急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单纯依靠原单位服务管理的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市的离休干部居家养老工作是如何走在全国前列的?“杭州离休干部社区居家养老有几大法宝。”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周谷青说。
比真保姆还管用的电子保姆
让“花钱买不到”的服务变为现实
去年6月,家住杭州桃园新村的离休干部王子影老人,头晕突然摔倒在地。老人立即按了安在家里的一个小红按钮,急救车仅用了6分钟就赶到老同志家中,由于抢救及时,使老同志转危为安。
这个红按钮是市委老干部局借助现代技术,打造的离休干部全天候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老人只要轻轻一按呼叫器的红键,信息中心就会在20秒内电话回访,联系“120”、“110”等救助系统,提供医疗急救服务。
平时有居家生活需要时,离休干部只要按一下呼叫器的绿键,就会有分布在全市的2655家社区服务网点为他们提供各类生活服务,同时,还建立了应急小分队和志愿者队伍,当遇到没有服务商承接的项目或在服务商服务时间之外时,这支队伍就出发,哪怕是一桶油、一袋米、一盒饭都及时送到老同志家中,让“花钱买不到”的服务变为现实。“这个电子保姆叫得应,比真保姆还管用。”一位离休干部说。
截至今年6月,市区离休干部安装呼叫器的覆盖率达96.5%,共接受有效求救、求助服务11780次,成功抢救了226位老干部的生命。
不出社区,就近看病、学习、活动
特殊群体用特殊的管理办法
“老干部是特殊群体,要用特殊的管理办法,给老干部特殊的照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多次在全市大会上强调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
特殊在哪里?这一点离休干部最有体会——平时看个病,搞个活动,都可以不用出社区。
市委老干部局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织就近医疗服务网络,不仅保证了离休干部的医保卡在各个社区医疗服务点自由使用,而且开设了离休干部“绿色通道”,建立了离休干部健康档案和社区责任医生联系制度,(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目前,越来越多的离休干部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常见病、慢性病就诊的首选地。家住拱墅区小河街道的离休干部陈寿先患有喉癌,因气管切开,每周需要清洗套管三次。17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责任医师团队坚持上门服务从未间断过。对此,陈老和他的子女都非常感谢。
同时,还依托楼道党支部,编织就近学习网络,今年,市委办转发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文件,鼓励离休干部“在自愿的基础上,就近参加社区党组织或楼道党支部的活动和组织生活”,允许“自愿选择原单位或社区交纳党费,党费交一处”,允许过双重组织生活。此外,还依托社区的阅览室、老年之家、党员服务站、健身中心等资源,免费全部向离休干部开放,编织了就近活动网络。
六支专业队伍、分类按需服务
离休干部居家养老“创新”唱主角
家住下城区武林街道长寿社区的90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孙晓泉,家住3楼,行动不便,从阳台到楼下的社区公园不过区区200米,成了他与社会之间一道无形的墙。不过现在,孙老在离休干部助老员的陪同下,能常到社区公园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了。
去年3月,市委老干部局与下城区合作,将市属居住在该区的730名离休干部名单发给相应的街道、社区,选配离休干部助老员,通过持证上岗、电话联系、上门帮助等形式,为离休干部提供服务。今年,这项工作已在全市推广。
在原单位服务管理不变的基础上,提供分类服务。将独居、因病生活不能自理、领取特殊护理费和年龄大于85岁的离休干部归为特殊照顾类,由社区按照20∶1的比例聘请离休干部助老员,提供送学上门、精神慰藉、联系社区服务和帮困解难等4大类服务;将其他离休干部归为普通照顾类,委托所在社区为其提供日常服务,做到按需服务、随叫随到。
这样的专业队伍,杭州共有6支,三支是专业服务队伍:老干部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离休干部助老员队伍;另三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分别是社区医务志愿者服务队伍、辖区单位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队伍。周谷青介绍说:“这是杭州的一项创新,通过6支队伍的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实现助老服务的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