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1日讯
“虽然我不知道杭城第一辆出租车在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是杭州第一辆装计价器的出租车司机。”家住翠苑的徐尚义在说这句话时,言语间透着几分自豪。
昨天,早报刊登的《杭城第一辆出租车在哪里》一文,勾起了他当年的美好记忆。
老底子出租车用土办法算钱
徐尚义今年61岁,江苏人。1980年,他和妻子来杭生活,当年12月14日,他到“浙江省委交际处”上班,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外事旅游汽车有限公司。
“当时,交际处有30多辆小车,包括上海牌的、前苏联华沙牌的、日本皇冠牌的,最高级的是吉姆牌,相当于现在的奔驰,只有国家领导人才有资格坐。”他回忆说,这些车每天主要停在杭州饭店、华侨饭店和花港饭店门口,专供外宾用。外宾如果要出门,就跟宾馆服务台说一声,由服务台派车。
“以前因为没有计价器,算路费只能用土办法。”他说,出发时,先让外宾看清仪表上的公里数,到达目的地后,再给他看公里数。两个数值一减就是行车路程。当时物价部门的规定价格是每公里0.6元外汇券,两者一乘,钱就算出来了。
刚进单位时,徐尚义开的是面包车,1982年初,单位从日本进口了10辆带空调的皇冠。他开起了新车,车牌号是10—03214。
第一代计价器按键挺复杂
1983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徐尚义照常在华侨饭店外面候客,忽然公司来了电话,让他把车开回去,说是要装计价器。
“计价器是啥玩意?”他一头雾水。到了单位,一大帮人已经在等他了,其中两个还是日本人,手里拿了一个收音机大小的盒子。他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计价器。只见技术人员在车里爬进爬出,先是确定位置,把原先的车载收音机拆了,然后安排线路走向。最后在车顶装了一个可以吸附的“TAXI”顶灯,前后忙了约4个小时。
当时的计价器有4个按键,分别是单程键、双程键、等候键和夜间键。也就是说,如果送一个客人从甲地到乙地,就按单程键;如果是甲地到乙地,再回甲地,要用双程键,还比较繁琐。
“当时,杭城的出租车都没有计价器,我是第一辆装的。那天下午,我的另一位同事也装了计价器,我们单位就装了两台。”徐尚义说。
1984年后,杭城的出租车逐渐多起来。1984年,杭州有了3家出租车公司。再后来,一些个体的出租车也陆续登场。出租车不再是只为外宾服务,而是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这时候,出租车的计价器才开始逐渐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