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招特意穿上30多年前的第一代西湖船娘服,看起来还很新。记者 朱丹阳 摄
西湖船娘天下闻名。现在的船娘们,历经“海选”和培训,都能游会唱,素质蛮高。她们穿着蓝底白花江南襟衣、包着头巾,坐在船头韵味十足,成为西湖一景,很受游客欢迎。
而从前的西湖船娘,又是一番什么模样呢?16日,我们寻访了新中国第一代西湖船娘俞小招,她今年已经77岁了。
周总理批示
给我们做了第一套船娘服
16日下午,在俞小招家里,她拿出一件灰蓝色上衣、一条棕黄色裤子。“这是当年我们的第一套工作服,料子蛮牢的,舍不得穿啊!这还是周总理提出来给我们统一做的呢!”
这套衣服看上去半新不旧,厚薄适中,上衣是尖头小翻领,贴两个大方口袋,左胸绣着“游船1”,裤子是直筒的,非常朴实。
“具体哪一年想不起来了,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有一天周总理陪客人来游西湖,在三潭印月,我们划船的在岸上站成一排,他从我们身边走过去。我们很激动地看着总理,他也朝我们看看,笑笑。他当年60多岁了,但是看上去50岁都不到,样子蛮好。
“那个时候没有统一的工作服,大家都穿自己的衣服。划船么膝盖、屁股、手肘很容易磨破,所以我们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的。总理来过之后,亲自作了批示,要给我们统一做衣服。那时买布是要凭布票的,靠了总理的批示才买到布。我们每人做了两套衣服,现在大家都说这是新中国第一代西湖船娘的服装。当时拿在手里真当高兴啊,哪里舍得穿!我只有节假日、领导来的时候才拿出来穿一下,平时都珍藏在家里。”
撑船打铁磨豆腐
号称世上三大苦
现在的西湖船娘需要竞争上岗,煞是风光。
“旧社会的时候,撑船打铁磨豆腐,世上三大苦啊!划船工都是一些生活上没出路的人。我爸爸在我9岁就去世了,家里就是我和妈妈两个人相依为命。为了生活,我从14岁开始划船。就在中山公园码头这里,划的是简陋的‘板凳船’,就是那种放了几条木头给游客坐坐的小船。划船收入不稳定,有时候一天一分钱生意都没有,有时候一天做成好几笔,我就休息两天,钱用完了再去划。
“1953年左右,成立了合作社,老的少的,都是公家的船工了,我记得刚开始每个月工资是36块钱,到1980年退休的时候,退休工资是每月66块钱。这个收入在当时算不错的。
“但辛苦是真辛苦,一年365天,一天都不能休息,三四级风也要划,连过年都划,人晒得墨一样黑!每天早上6点上班,晚上路灯亮了才能下班,那起码是晚上六七点钟了!我住茅家埠,我的小组在中山公园码头。我每天早上四点来钟就起床,家里弄一弄,走路50多分钟到中山公园。我们小组的船主要在三潭印月、湖心亭、花港观鱼这一片水域。
“划船的大部分是女的,那辰光划船还算是轻体力活,女的做做也吃得消的。”
老船娘大多不会游泳
“你们想不到吧?我们那辰光,大多数船娘都是不会游泳的。我划了30多年船,也不会游。”
俞小招说,那时候,划船要求有一定体力,另外就是懂得看风看云识天气。会不会游泳,倒不是必要条件。
“当时没有气象预报,我们靠一辈辈划船人的传帮带,都晓得怎么看云看风。比如说在西湖里,看到西边乌云过来了,雷一阵阵很紧,再仔细看,乌云下面还有雪白一条云的,这就说明暴风雨马上要来了,可能几分钟内就会到。我就赶紧把船靠在苏堤、白堤的边上往前划,不行的话可以马上靠岸。如果乌云是从北面宝石山那边飘过来的,雨也会来得很急,要抓紧时间向岸边划。但如果乌云是从东面或南面雷峰塔过来的,雨就来得比较慢,如果船上有客人,还可以看情况把客人送送到。”
尽管老一辈西湖船娘都有丰富的气候经验,但危险天气有时是猝不及防的。“最怕突然刮大风,船要在水里翻身的!一翻身一落水,就会淹死人。虽然这种事情不多,但晓得一桩就害怕一次。我是非常小心的,没翻过船。”
“退休快30年了,有时候我还会去西湖边荡荡,游船都变得这么漂亮了,船娘的衣服也很好看。现在的船娘,真是很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