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沙大学城的很多学生宿舍,你都能看到一本名为《尚大学》的免费杂志,它不但印刷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里面不仅有企业家创业故事、明星学生专访,还有学生资讯等等。该杂志赚钱靠各类广告赚钱。
做这本杂志的杭州尚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办公地点在浙江传媒学院传媒大厦12楼。短短一年时间,《尚大学》已为它的创办者方贺兵带来30万元赢利。
面对失败一直在坚持
方贺兵是淳安人,浙江传媒学院2007年毕业生。戴着黑框眼镜、穿着黑色T恤,年仅25岁的他,身上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这份成熟来自于几次创业磨炼。
毕业前,他在“贝因美”做,还有一家电视台要和他签约。“那时候,心态浮躁,一心想创业。和同学一说就开始‘大展拳脚’。”方贺兵说,那时选择做影视发行,现在想都不敢想,投入大、经验不足、缺乏人脉,半年后就做不下去了。
之后,团队散伙,成本有去无回。2008年春节前,方贺兵身无分文。
“再闯一闯,还是找工作?过年后,我还是选择前者。”方贺兵尝试做活性炭生意,卖汽车燃油节能器,最后都失败了。
盯上杭州50万大学生
偶然的机会,他盯上了大学生市场。2008年9月,下沙大学生宿舍里有了第一期《尚大学》。
“送出去七八千册,印刷费贵,单册成本高,刚开始广告难拉,上门时被拒绝是家常便饭。”杂志第一期,方贺兵亏大了。幸好,有人看好该项目并加入,他又有了“坚持”的资金。
随后,《尚大学》在大学校园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广告商也逐渐增多。
方贺兵办公室的桌子上,摆着几期《尚大学》,两个月一期。最新一期是9月新生特刊,这一期送出12万册,印刷和发行成本就要30多万元。即便如此,杂志广告还是为尚品传媒带来了赢利。
“广告商觉得有效果,自然会主动找我们。”方贺兵自信地说。
当校园和企业的“桥梁”
“现在只是开始。”方贺兵说,《尚大学》能成功关键靠两个“拳头”,一是团队,一是杂志。
“下沙10所大学,每所大学里我都有20多个骨干成员,他们提供杂志稿件、做杂志发行,企业在学校里做项目时,更是离不开他们。”方贺兵的做法是,把杂志里的广告及各种优惠,在学校落地,现场为企业推广,深入学生中。
“我是从学生阶段走过来的,对校园我有很深的感情,我和团队希望在对企业负责的情况下,帮助更多同学一起成长。”说到这里,方贺兵不禁挥挥拳头。立足脚下,着眼未来,是这位年轻企业老板给记者的直接印象。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方贺兵目标是搭建校园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桥梁”目前是杂志,但未来肯定不是。“在哪?我们已开始着手尝试,估计一年上千万的营业收入,还在紧张筹备,不方便透露。”方贺兵说。
-离成功还有多远
要做到“三赢效果”
点评:杭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海威集团董事长吴坚
方贺兵是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比较稳重。创办这本杂志前,有两次创业经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比较强。但激情不足,行动力有欠缺。
这本杂志我在看,要想做大,学生的东西不能多,要考虑它的商业定位。不仅要考虑学生需求,还要关注企业、广告商需要什么,最后做到对企业有利、对学生有利、对自己有利的“三赢效果”。
初期他的定位比较高,现在定位在不断调整,很务实,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我相信能够成功。(据青年时报讯 记者 吕术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