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
台风、暴雨、地震、毒气泄漏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危害事件突然降临,如何让市民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昨天,首份由杭州市规划局、应急办和民防局联合编制的《杭州市应急疏散避灾场所布局规划》正式出台,今后,杭州将规划378个避难场所,在危难之时,安置市民。
《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区以及萧山区、余杭区,划分为两大市级防灾区、15个区级防灾分区和97个街道(乡镇)级防灾分区,共378个避灾场所。其中,市级避灾场所有5个,可容纳超过一万人,有比较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和指挥通信设施;区级应急避灾场所有55个,可容纳5000人到一万人,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基本到位;街道(乡镇)级应急避灾场所有318个,可容纳2000人到5000人。
其中有89处台风暴雨避灾场所,重点安置城市危旧房、江河沿岸及低洼地区居民、大型建筑工地民工等人员。82处洪涝灾害避灾场所,重点安置城市老城区、低洼地区及危旧房居民等人员。14处冰雪灾害避灾场所,重点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周边结合公共建筑资源安置人员。还有地震灾害避灾场所,重点结合室外空地、公园、操场等安置人员,以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避灾场所等等。
为确保灾难来临时,人员和物资能安全快速抵达避灾场所或通过避灾场所快速疏散转移,《规划》还明确了避灾场所的疏散通道以及应急避灾支撑系统。
近期,杭州市将对符合作为紧急避灾场所的学校、公园、广场进行普查,配建基本的应急疏散避灾标志牌。同时,建设市、区、街道(乡镇)级应急避灾场所共191个。
规划将于今天起在杭州市规划局(文三路15号)一楼大厅和网站(www.hzplanning.gov.cn),以及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中心裙楼L座)进行公示,市民有兴趣可以去提提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