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资讯通 > 路况·出行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青瓷·篆刻·丝织·刻纸·廊桥 "世遗五花"开浙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日报杭州10月15日讯 日前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22个中国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以浙江为主提出申报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中国篆刻”、“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以及参与申报的“中国剪纸”榜上有名。尤其是“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入围,标志着浙江独立项目入选世界级文化遗产领域零的突破。在同时公布的《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入围,浙江的泰顺、庆元被列为主要保护地区之一。

  这是浙江继第一批国遗、第二批国遗项目连续名列全国第一之后的又一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

  “世遗五朵花”眼下是怎样的生存状况,又该如何传承?本报记者走访了这些“世遗”项目的主要传人。

  龙泉青瓷:再夺千峰翠色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始于公元3世纪,流传至今有1700多年,发现的龙泉青瓷古窑址有600多处。龙泉青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随着商贸和文化交流,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

  龙泉现有青瓷作坊13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名,多以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式传承为主,家庭成员为技术骨干,目前龙泉青瓷拥有国家级大师徐朝兴、夏侯文、毛正聪、张绍斌。

  金秋十月,徐朝兴又一次来到杭州,在杭州历史博物馆里,“龙泉青瓷传承与延续青瓷展”上百件构思新颖、工艺精湛、釉色晶莹的龙泉青瓷作品,全部出自徐朝兴和11位徒弟之手。人们欣喜地看到,当代龙泉青瓷不仅能守根固本,烧制出青瓷古韵,而且大胆创新,融入现代陶艺元素,使龙泉青瓷绽放出更为绚丽的色彩。

  西泠印社:追求精致典雅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内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的6000余件历代字画和印章,清晰地传承着一条源于殷商时期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文脉。

  西泠印社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中心。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外公认的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介绍,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西泠印社已有社员近400人,多为著名篆刻家、书画家、鉴定家及学者。社员中还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的20多位国际篆刻书画界的知名人士。

  中青年正崛起成为印社的中坚力量。他们都以各自的作品在篆刻这方天地中尽显风采。不论身在国内还是国外,西泠印社的每一个社员,都根植于中华传统,追求精致典雅的印风。

  中国丝绸:技艺活态传承

  在浙江,余杭清水丝棉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含山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目前已得到传承。

  在余杭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区,缫土丝技艺仍鲜活地存在着。记者看到,农妇史英珠手脚麻利地缫土丝,一个个蚕茧在滚水中拉出闪闪发亮的丝。另一位传承人仲雪娥告诉记者,她从19岁那年起就开始织土布了,至今她家里还保存着一台近100年的老织布机。目前,全村约有90%的农户从事蚕桑生产,与蚕桑生产相关的民俗保存完好。

  2008年2月,我省命名了杭州、余杭、嘉兴、桐乡、湖州、南浔、德清在内的7个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余杭生态区的春蚕养殖和缫土丝、剥丝绵、打丝线、织土布、翻丝绵等一系列蚕桑丝织生产技艺得到活态传承。

  细纹刻纸:坚守方寸之间

  乐清细纹刻纸作为中国剪纸一个独特类别,也得以成为“世界非遗”。林邦栋是细纹刻纸的第四代传人。他说,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当地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其得名是因为该刻纸刀法讲求“细”字,最好的艺人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到54根线条,被称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

  如今,在温州一带的各种民俗活动中,剪纸艺术仍然无所不在,如龙船花、窗花等。但细纹刻纸技艺难度大,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刻纸艺人余忠惠介绍说,一幅细纹刻纸作品,需要刻几十万刀,往往需经月余才能完成,且不允许有一刀失误。眼下,乐清细纹刻纸的主要传承人仍师带徒弟坚守在方寸之地。

  廊桥保护:唤起文化自觉

  此次入围《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体现了中国民间手工技艺匠人的高超才艺,所构建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但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泰顺、庆元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这一技艺正在流逝中。目前,只有5位木拱桥传承人掌握其核心技术,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75岁,而且他们的学徒少于20人。眼下,泰顺已先期投入5000万元,用于廊桥的保护、培养传承人、建立廊桥博物馆。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省文化厅公布数字:7项世界级!浙江成“非遗”大省
·浙江龙泉青瓷等5朵“非遗金花”入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名老艺人列入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温州两技艺入选世界非遗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遗”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