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每个键后面都有一支专业服务队伍
在"一键通"开通后,为了把老人的需求及时变成现实,从分散在社区附近的各种店家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店家,给老人提供餐饮、家政等基本的日常生活的服务,这些服务网点成了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的经营性专业队伍。
对没有能力支付有偿服务的特困老人,由政府给他们购买服务,每月免费发放6到12张“一小时服务券”,可以在服务网点自由购买同价的服务,确保他们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服务保障。
72岁的孤寡老人吴亚男,装了“一键通”,中午想吃什么,拨个电话,快餐店就会把饭菜送过来,一般是两素一荤一汤,她分成两餐吃,中饭这餐是正餐吃多一点,晚上吃少一点,再吃点水果,她觉得这样的饮食既营养也科学,而且身体明显比以前好了。以前,买一块豆腐对付一天,一个人不会去烧三个菜。现在政府免费发的12张一小时服务券,不但可以用来买饭,还可以看病、做家政,用起来很方便的。
76岁的成恒河退休后和老伴的两人生活很舒服,三个子女成家后,一个女儿在兰溪,他安装“一键通”,是为了防止万一发生事情,摁一个键就可以得到救助,心里有了安全感,就觉得家里多了个随时守护着的亲人。
不光老年人喜欢这样的电话机,现在兰荫社区有177户年轻人家庭,也要申请购买安装这样的电话机。最主要的原因是"一键通"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所需要的服务。
另外,还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为老人日常生活之外的需求提供无偿爱心服务。
目前,全市已有45个店家和单位成了居家养老的服务网点,各行各业的2310余名从业人员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偿的专业服务,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120名,他们中有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多种专业人才,涉及服务、餐饮、家政等多个行业。
而参加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已达2400多人,同时,聘请一批德高望重,身体健康的等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和养老服务工作,利用老同志与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老年人能得到的服务已从简单的送餐、搞卫生等,发展到有医疗康复、家电维修、法律咨询、情感慰藉、老年教育等12项专业服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5、285个“亲人键”背后的“亲人”网
“一键通”还有一个特殊的拨号键——“亲人键”,用来设置亲人的电话号码。现在,除了孤寡老人之外,有很多有子女的老人,“亲人键”的号码不是子女的电话号码,而是结对人员的电话。这样的老人全市已有285位。
兰荫社区87岁老人宋玉珍,由于行动不便,从前有点头痛脑热常常为就诊发愁,和医生余晓军结对后,按时上门帮她测血压、量体温、问诊送药。老人逢人便说:“晓军虽然不是我的儿子,却比儿子还亲!”
她家“一键通”的“亲人键”,就设置了余晓军的电话,在有急事难事愁事轻轻一按,余晓军随叫随到。
把结对服务人员的号码设置到“亲人键”的好处是,有事,一按“亲人键”,这些特殊的亲人不管多忙,都会尽快赶到。没事,这些“亲人”一到周末还会经常带上子女拎着水果上门来看望他们,陪他们聊会天,谈谈心,解解闷……人来不了,也会打电话来,问寒问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老人们说,有了“一键通”,我们生活更安心,有了"亲人键",我们生活更舒心,也让不在身边的子女和亲属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其实,每一个“亲人键”,都是与老人爱心结对帮扶的党员。这285个“亲人键”背后就是一支党员骨干服务队伍。
兰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总支根据53名党员的能力特长、个人实际和老人的服务需求,通过党员认岗、单位荐岗、组织定岗的方式,确定每位党员结对联系的老人和服务内容,与高龄、空巢、独居、病残、困难老人建立一对一的帮扶结对,开展全程跟踪服务,为结对老人带去关爱和抚慰。据统计,党员先后开展结对帮扶服务256人次,定期服务236人次,集中服务332人次,有32人次受到了党组织的表彰。成为一支拓展和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中坚力量。
6、变被动的监督为主动的自律
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试点向其他社区的深入推进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社会参与不积极、服务质量低、运作形式单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等难题相继出现。
为了保证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质量,一方面运用"一键通"设立了热线和服务投诉监督电话,及时收集养老服务意见和建议,对服务进行及时跟踪。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考核,对服务网点进行社会信誉星级评定。
但是监督制度再健全,毕竟有其局限性,如何变被动的督促为主动的自律,如何让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既遵循市场化的方向,又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把党建工作引入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顺利地破解这个难题。把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的党员组织发动起来,组建一支特殊的服务队伍,因为他们是一支没有人员的无形队伍,队员仍然“隐藏”在原来自己的服务队伍中,只是通过党建工作,把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组织行为,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去影响和带动队伍中的其他人员,整体提升队伍的服务水平。同时,把社区里的文体协会、心理咨询协会、书画协会、老年大学等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也组织起来,成立以"民政局党委——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总支——新社会组织党支部"为框架的三级组织模式,形成一张与居家养老配套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网络,打造居家养老服务链,为社区提供各种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发挥新社会组织党建在居家养老中的引领作用和集群效应。
原来这些社会力量中有很多是退休后居住在社区的老党员,由于他们的党组织关系留在原来的单位,平时社区在党建方面难以与他们建立联系,现在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党组织体系,激活了他们的党组织关系。
行行帮家政服务公司是社区的家政服务网点,老板陈必昂告诉记者,刚开始,公司里为社区做家政的只有三个员工,加入服务网点后,除了为200多户老人在服务,外面的业务也多起来了,现在光做家政的员工就增加到了27个,尽管为社区老人服务一小时,甚至两小时,换回来一张服务券,只能赚个二三元,而外面的业务赚得更多,但是,没有一个员工挑选业务或者降低服务,因为社区在他们公司里组建了一个6名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他们在起带头示范作用。老板尽管自己不是党员,但他很感激这些外地来的党员,有了他们,有了支部,公司也好管理多了。
兰荫社区党委书记薛惠芬兼任兰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后,深有感触,她说:“原来用社区党委书记的名义,与社团、协会等单位协调沟通,别人不一定很积极。现在我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的名义,同所属的新社会组织党支部谈工作,关系顺了,步调一致了。”
今年以来,各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十分注重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逢年过节组织的各种活动,平时也举办“庆端午迎六一祖孙同乐”文艺活动,使居家养老逐步走向规范、有序、成熟,也为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每一次活动中,总有一些老人开心得笑出了眼泪,他们说“被独居生活压抑了多年,都不知道自己多少年没笑了,现在终于破口而笑了”。
目前,兰溪市根据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建立了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45个居家养老服务网点、53个新社会组织,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政府只花很少的钱,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走市场化路子,老人受益面广,效果比较明显,社会反响良好。这种兰溪独创的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更符合国情,具有可行性和普遍意义,先后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兰溪市市委书记宋志恒对记者说:“通过党建引领,让社区党建网促进居养老服务网络的完善和提升,不仅把友情、亲情、温情送进千家万户,而且也提升了社区党建的活力,强化了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
曾经多次到过兰溪调查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红尘和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仅占1%左右,99%的老年人在家里度过晚年。建立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要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养老专业化照护,还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成本低、效果好,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