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我们与贝老两次笔谈人生 浙大是他的“第二故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2000年4月,本报在北京贝老家中采访,本报特约摄影记者牛群一旁抓拍,并特意想了两句绝妙好辞: “两位老寿星:一位1903年出生; 一位3个月前出炉。”

   浙江在线11月01日讯 10月29日,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本报记者不禁回忆起9年前在北京采访他的情景。

  2000年4月,天气已有些燥热,本报约会院士赴京采访组来到中关村北一条街,时年98岁的中科院资深院士贝时璋的住所。贝老穿着一身藏青色中山装,扣子扣得毕恭毕敬,一头黑发纹丝不乱,拿着助听器站在客厅迎接我们,着实让我们有点受宠若惊。

  贝老坚持让我们坐沙发,自己坐旁边的椅子。这是他几十年不变的待人之道:不论对方地位的尊卑,都平等相待,客人优先。他看上去气色很好,只是耳朵和眼睛不行了,跟我们交谈,只能戴助听器,离远了还不行,一定得把话筒伸到我们嘴边,才听得清。那感觉好像不是我们在采访他,倒像他在采访我们了。贝老说话的声音很响,一口浓重的宁波乡音,我们听着却觉得特别亲切。

  浙大是他的“第二故乡”

  1903年,贝时璋出生在浙江宁波乡下一个世代种地打鱼的家庭。1919年他考入同济知工专门学校,也就是后来的同济医科大学。1921年留学德国,1928年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任教,直到新中国成立。

  整整20年,贝时璋在浙大度过了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奠定他作为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学术成就的论文《丰年虫中间性生殖细胞的重建》,就是1934年他在浙大生物系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

  浙大是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说起那里的老同事、老朋友,贝老如数家珍:苏步青、谈家桢都是我几十年的老同事,可惜已有很多年没见了。他还嘱咐我们,如果去上海的话,一定去看看苏老,他比我还年长一岁呢(后来我们把他的问候带给了在上海华东医院一直住院的苏老)。

  1949年,贝时璋离开了他执教20年的浙江大学,到上海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5年后到了北京。这段时间,他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科学组织工作方面。他是组建中国科学院最初的倡议者之一,也曾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很多重要规划。

  “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

  当我们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这位伟人遗容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30多年了,毛主席的遗体依然保存完好。当年,曾经有一位科学家为妥善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做了大量的重要工作,他就是贝时璋。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寻,贝老说,我现在对生命的本质问题可以发表意见了,我是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哲学结合起来,探讨生命的本质,而这种认识与年轻时是不能相比的。我现在还在从事细胞重建的研究,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人类追求长寿已不再是一种梦想。

  “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作为一位近百岁的老人,他有资格说这句话。但他在自己的一篇学术自传中又谦虚地说:“自从我提出细胞重建学说以来,在这一漫长曲折的科研征途中坎坷逾半世,没有受到学术界广泛的、严格的检验,引以为憾!”这就是一位科学家虚怀若谷的胸襟。

  临别时,尽管贝老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但他还是坚持在家人的帮助下,在我们的签名本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与我们共勉。

  养生之道:“只是生活有规律而已”

  2002年5月31日,本报历时两年完成了100位院士的采访工作,在京召开《走进中国100个院士的家》新书首发座谈会。本来我们是很想请院士中的人瑞——虚龄百岁的贝时璋来坐一坐的。但考虑到会是在晚上开,且听贝老的亲属讲,贝老虽然身体尚健,但毕竟年事已高,近两年来,已只“允许”他在室内走走,真正是“足不出户”了。因此,只能把这一念头放下,专程抽空到贝府去作一次登门造访。

  时别两年,百岁的贝老没有多大变化,他的脸仍如孩子般光滑柔嫩,头发黑白相杂,梳理得纹丝不乱,脑子更是出奇地清楚,知道我们要来,他早早收拾停当,20分钟前就端坐在客厅里等了。

  我们把载有他专访和照片的新书送上,他喜滋滋地立刻翻看了起来。在一边侍候贝老起居的贝老女婿告诉我们,如果要交谈,可以写在纸上,于是,我们就与贝老笔谈起人生来。

  贝老说,解放前,他在老浙大任教,就住在杭州燕子弄3号。我们问,其时郁达夫也住在那一带,您知道吗?他答道,郁达夫我认得,他家是住在横河桥附近的,那里有一条小河。我们说,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老家也在那里。现在小河早就填了,建了公园,盖了新楼。老人听了十分高兴,对家乡的变化不胜欣慰。

  难得见到像贝老这样的学界泰斗、百岁寿星,我们不免要向他请教养生之道。老人闻言淡淡一笑,答曰:“只是生活有规律而已。”而据随侍的女婿说,即使如此高龄,老人家内衣等小物件仍然坚持要自己洗,有时候中科院的年轻学者来访,贝老还喜欢与后辈探讨一些科研话题,思想与时俱进。

  贝时璋最后的话:“我们要为国家争气!”

  贝时璋走了。

  2009年10月29日上午9点30分,贝时璋,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我国大陆唯一健在的1948年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107岁。

  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10月10日,贝老刚刚度过了自己106岁生日。国务院有关领导专门委托工作人员向贝时璋先生送来了君子兰、寿桃和生日蛋糕,祝愿贝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并表示有机会一定亲自登门看望。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还看望了贝老,并祝他生日快乐。

  就在10月28日上午,贝时璋先生还召集了6位研究人员,一起讨论如何在已有的创新课题基础上继续努力工作,热情地鼓励大家要以为国争光为己任。王谷岩是六人之一,他回忆说,2009年诺贝尔奖公布后,老人的心情就一直很不平静,他对我国科学创新问题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之中。“贝老想起北京大学教授林克椿198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现了螺旋状脂质体,1982年《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这一成果。贝老觉得这个方向值得努力下去,特别邀请林教授过来,鼓励大家更进一步做下去。”王谷岩说,那天贝老精神很好,也很激动,和大家聊了有一个来小时,告诉大家“我们要为国家争气!”

  “我们要为国家争气!”这就是贝老留给中国科技界最后的遗言。“爸爸走得很安详,是在睡梦中离开我们的。”长女贝濂说,“他睡得很安详,和平时睡觉的姿势一样,被子也盖得好好的,没有因为不舒服掀被子。早上8点多的时候,两个弟弟过去看他的时候,还睡得很好。”贝德是贝老的小儿子,他的头发也几乎全白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的眼圈红了,声音哽咽,几度难以说话:“早上过去看的时候还好好的,谁知9点多再过去看的时候就没了。” 据光明日报

  贝时璋生平

  1903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镇海县。1921年-1928年留学德国,获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历任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细胞重建理论。

  作为我国现代生物学研究和教育的先行者,贝时璋开创了我国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为我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1.30:玫红系girl
11月28日杭州周末街拍
11月27日杭州原创街拍
浙江传媒校花李晞媛
11月23日杭州原创街拍 街拍客最潮装备
杭州银泰店庆街拍美图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我们要为国家争气!”家乡人民怀念贝时璋
·贝时璋
·甬籍院士贝时璋105岁了
·镇海发现一保存完好的民国校舍 曾培养出贝时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