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活在北京身体很好,思维清晰,能与家人正常交流
贝时璋院士近照
明天是甬籍院士贝时璋的105岁生日。他是目前大陆惟一健在的、1948年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昨天,市科协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
目前身体很好
昨天,市科协的有关同志在电话里询问了在京的贝时璋院士的身体状况。贝老的儿子贝德介绍说,父亲目前身体很好,思维清晰,能与家人正常交流。贝德还谢谢家乡人的关心,明天全家人都会到齐,给贝老祝寿。
贝时璋院士是我国细胞学和胚胎学创始人之一,生物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贝时璋是一位勇于创新、执著追求的杰出科学家,长期从事实验细胞学研究,在细胞常数、细胞再生、细胞分裂与重建等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
今年3月,在贝时璋院士获得博士学位80周年之际,这位德高望重的国际知名学者又在德国图宾根大学获得了第5个博士学位,一时在国内外科学界传为佳话。
对家乡记忆很清晰
贝时璋先生1903年10月10日生于镇海憩桥村,至今说话依然带着浓重的宁波乡音。小时候在村里办的小学堂读书,后来因经费困难,学堂停办,转到1公里外的贵驷宝善学堂上学。
他12岁离开家乡,到汉口和上海读书,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家。后来到德国去读书,很长时间没回过家乡。1948年,贝时璋先生在父亲去世时回过老家一趟,后来就再也没回来过,但他对家乡的记忆十分清晰,当有家乡人来访时,他的记忆的闸门便会打开,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家乡的许多事情,而且总要询问一些宁波的近况:“现在宁波的气温和北京差不多吧?”“江北的变化很大吧?新江桥还在吗?”“宁波到上海还有轮船吗?我们小时候去上海或者从上海回宁波,轮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家乡礼物摆放在客厅
1993年,贝时璋先生特意嘱托儿子贝德到镇海老家看望。贝德拍了很多照片,贝时璋先生一张张仔细地看了这些照片,照片中的一些老房子他都记得是在哪里,照片中那些年长的乡亲他也大多认得出是谁。
2003年,宁波市政府派人去看望贝时璋先生时,贝时璋先生专门题词:“祝宁波科技教育事业再创辉煌”。2004年,贝时璋先生又为宁波青少年题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贝时璋先生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但对家乡人送上的虾皮、紫菜等一些故乡特产,他总是礼貌地致谢后非常开心地收下,因为他不能谢绝家乡人对他的一份情意。他百岁寿诞时收到的许多礼物,都放在单位,惟独留下了宁波市政府和镇海区政府的礼物,还特意摆放在客厅里。
举债去德国留学
贝时璋先生的出生地是一个贫穷的渔村。他的祖父贝名伦是个一辈子替业主出海打鱼的贫苦渔民。贝时璋出生时,他的祖父母已经去世,父亲贝庆扬小时候给人放过牛,当过学徒和店员,靠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会了读书、写字和打算盘,到上海的木器行和京货店当伙计,后来到汉口开起了一家小京货店,再后来到德国人的亁泰洋行当了中国账房先生。
贝时璋先生的母亲陈阿花不识字,但勤劳节俭,为人宽容厚道。贝时璋从出生到12岁前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很小时母亲就教贝时璋抹桌子、扫地、学结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直到他11岁在宝善学堂读书时,每天放学回家还要结三行鱼网之后才吃晚饭。贝时璋的家境虽然贫寒,但他的父母却对他全力培养,举债送他去德国留学,这才成就了他成为一代宗师,成为著名科学家。
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施英
■相关链接
养生自有一套
据介绍,过了百岁之后,贝时璋的味觉、嗅觉和触觉功能还很好,只是从1999年开始,他的听觉和视觉功能逐渐萎缩。与人对话时,由家人用水彩笔写大字给他看,或者用手指写在老人的手心里。贝时璋用放大镜细细看每一个字,偶尔碰到字数多时,他也会提抗议:写得简单一点嘛!
贝时璋一生没有生过大病,98岁之前没有住过医院,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是不去医院的,平常几乎不打针吃药。
总结自己的长寿经验时,贝时璋认为主要得益于4个方面: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注意营养。他自己还编了一套操,按摩手脚、头部,活动身体各个关节,每天操练两次。从小就热爱劳动的贝时璋始终把自力更生挂在嘴边,以尽量减少别人的负担。
饮食上,他的原则是不挑食,荤素搭配。他在德国留学时,学会了吸烟。烟一直吸了60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戒了烟,从此再不抽烟。他从不吃其他补药和营养品,只是每天坚持吃4片复合维生素B、6片维生素C。
贝时璋认为,根据自己的细胞重建理论,维持好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平衡,是对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维持和提高脑功能的重要环节;而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平衡,是靠机体氧化、还原系统作用的平衡来维持的。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彩笔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