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记者 叶海 童俊 11月9日发自杭州
突如其来一场狂风暴雨,一下子打乱了杭城市民的生活步伐,城南广告牌被风刮下,城西活动板房倒塌,城中的街巷出现了多处积水。
当浙江在线记者在活动板房事故现场进行采访时,不止一位工人提起,假如之前收到过提醒,这场事故或许就可以避免了。他们更用夏天抗台的例子来佐证——当时接到通知的他们早早就从活动板房里面转移了,所以安然度过了台风天。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为了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浙江省早在2005年就出台条例规范了气象预警工作。该条例规定,全省各级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变更(包括更新或解除)预警信号,同时通报相关部门、防灾减灾机构和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公共新闻媒体。
难道这样的暴雨我们气象部门之前就没有预计到么?显然不是。早在昨天,杭州气象部门预报9日将出现暴雨,并于今天对法发布了暴雨黄色气象预警。其预警内容不止说明了将“出现小范围6-8级雷雨大风”,并提醒“有关方面注意做好地质灾害等相关防范工作”。
在同时发布的防御指南中,杭州气象部门提请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暴雨工作;提醒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可见,杭州气象部门对于这场暴雨的预警工作也完全符合浙江省对于气象灾害预警的有关规定。既然如此,为何我们的城市却依然在这样的狂风暴雨袭击之下显得有些仓促?为何那群民工兄弟依然到这样的活动板房内避雨躲风?
细细揣摩之下,发现造成问题的原因很可能在于受灾人本身——对于类似自然灾害的麻痹大意。再来看看近来发生的大小事故,总能发现“麻痹大意”这个因素在里面。
如果滨江的广告牌在暴雨来临前进行过加固或者撤下,如果那一群民工兄弟能在暴雨来临前离开安全系数较低的活动板房……事故的一再发生,是一再地提醒:对待预警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对于事故我们不该麻痹大意。
截至发稿时,浙江在线记者收到消息,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杭州西湖区党委政府已召开紧急会议,组织相关镇街部门对工地、危房等进行排查疏散,举一反三,及时消除隐患。
亡羊补牢 犹为未晚。更重要的,是需要补起广大群众心里的“牢”,让大家对气象预警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事故的发生切勿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