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贤理,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1964年出生,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1992年创办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生物医药体外诊断试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冠心病、肝脏疾病、心脏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类疾病及各类传染性疾病。 |
王贤理创立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1992年。那一年他28岁,在大学里就学生物专业的王贤理,坚信生物技术在未来会有一片广阔的发展前景,抱着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健康的远大理想,王贤理捏着5万元钱和当时很多温州人一样下海了,公司的名字就叫“伊利康”,利康,有利于他人的健康。
创业初起别人信不过
提及王贤理的创业经历,就不能不提当时温州的经济环境。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温州民营经济突飞猛进的年代,不过与温州经济同时齐名的还有温州的假货。那个年代,“温州制造”几乎就是假货的代名词,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温州创办一家高科技企业,要得到别人的认同非常不容易。
从决定创业起就一直有唾沫朝他飞来:“温州专做假货,生物制药可是关系人命的,你们温州人做的东西能信得过吗?”1993年,王贤理第一次带着自己研制的产品寻找客户,就被人当场顶了回来。在别人眼里,温州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企业,做高科技产品,特别是生命健康的产品,温州企业根本靠不牢!
“人家信不过我们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用事实来证明给他们看,温州人一样可以搞高科技,温州制造同样能让人信服。”王贤理不断地这样激励着自己和其他几位与他一起创业的伙伴。在临时租来的不到50平方米,堆满了各种化学药品、试剂的民房里,王贤理经历着不断地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来干脆把家里也搞成了实验室,这样每天从早到晚都可以进行产品开发了。”
经过日夜研究、大量反复的临床实验,王贤理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制成功了APOAI和APOB检验试剂盒(用于检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疾病),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一举在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60多家大医院,80多位专家到会,“温州制造”让国人刮目相看。
多年来,王贤理带领企业技术团队共研发出四大系列70多种产品,产品涵盖免疫比浊、生化、酶免、基因四大系列70多个品种,先后有2项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为科技部创新基金资助项目、6项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06年,伊利康技术研发中心还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认真办一份学术小报
有人说,温州老板会赚钱,他们眼里只有钱!王贤理很不认同。他常对人说,我一辈子就想做好一件事——搞生物科技,做生物是我的兴趣,至于能赚钱是后话。在这个占地面积只有5亩的公司里,王贤理甚至将原先的办公楼层都改建成了实验室,“该利用的场地我们都利用上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年能开发5到8项新产品。”王贤理颇为自豪。
即便在用地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王贤理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公司的一层楼,约500平方米的地方打造成了职工俱乐部。俱乐部被整齐地规划成健身房、台球室、棋牌室、阅览室、KTV、休闲吧等一个个多功能各具特色的单元。“装修加上所需的电器和文体器材,总共花了60多万元。”
王贤理眼中,一家创新型的科技公司要做的不仅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软实力同样重要,这个员工尚不足百人的公司,还自办一份名为《伊利康通讯》的报刊,上面刊登的绝大部分是生物领域的学术文章,每期2万5千多份,定向寄往全国多个科研和医疗单位。
据了解,这份刊物被业内人士昵称为“伊利康小报”,却是许多科研人员必读的参考资料,一些没及时收到的专家学者,甚至主动来函来电索取。西安一位从事医疗研究的老教授在看了《伊利康通讯》后还专门给王贤理写信说:“尊敬的伊利康老总,我感到十分抱歉,以前我每次收到你们的《伊利康通讯》,都不加思索地将其扔掉。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打开一份《伊利康通讯》,才发现那是纯学术交流的报纸,上面的内容很适合我们,很有借鉴价值。如今我每期都看,我想告诉你,你们的刊物办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