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亲眼所见,记者怎么也不会相信,从建立到昨天仅仅一个月零十天时间,小动物救助基地着实迈了一大步:饲养房从起先的1幢楼,发展成3幢楼;收养的小狗从当初的群居,变为单室饲养;各种饲养设施琳琅满目。要不是深居深山冷岙,这里一定会成为市民的一大看点。
然而,越是太多的惊喜,越加重了记者一种疑虑:单凭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们摸爬滚打,这个基地到底能够持续多久?
基地已成规模
昨天下午,记者再度踏访小动物救助基地时,眼里充满了好多新东西。
原来一些无门无窗的房子,配上了崭新的门窗。每扇门被漆成墨绿色,标上“饲养1”“饲养2”等门牌号。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徐朱琴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共有4幢楼,每幢楼有10至20间不等的饲养房,根据小狗的生长状况,每间住1到2条狗。
记者发现,饲养房的墙壁都被粉刷成雪白,水泥地上铺上了旧衣被,狗居其中既干净又暖和。
最初饲养狗的那幢楼前的院子,用竹片围了2块暂养区,“狗娘”严和美介绍说,现在基地收养狗很规范,刚收养的狗先要打防疫针,因怕其从外面带来病菌,传染给别的狗,所以会放在暂养区里养一段时间。严和美说:“由于不断有人把小狗送来,这里收养的小狗已经将近100条了。”
治理狗患有了帮手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定海城管行政执法局直属中队队长江安波等2人前来踏访。江安波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得到居民有关狗扰民的举报后,只能采取刚性执法。自从成立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后,执法时,会请上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会员去做养狗户的工作,起到了缓冲作用。
更让江安波欣喜的是,小动物救助基地建立后,城管队员捕获的流浪狗和扰民的无证狗后,再也不用以处死了断,而是送到基地收养。“让我们在治理狗患时,避免了血淋淋的屠杀,而不再被市民误解和辱骂,治理狗患比以前顺手多了。”
记者了解到,至目前,小动物救助基地已为定海城管收养了30多条狗,普陀山城管也想把捕获的狗送到这里来。江安波对此感叹:“如果救助基地能一直持续下去,对建设文明和谐舟山是一大贡献。”
小学生认养流浪狗
小动物救助基地得到了众多有爱心的市民支持。
据徐朱琴介绍,早在基地筹建时,一些单位和个人获悉后纷纷捐款,至10月15日基地开始运行那一天,共得到捐款8万元左右。晚报报道基地情况后,更是引来市民上门捐钱、献物、送狗粮。铺在水泥地上给狗保暖的旧衣被,都是市民送来的。这几天,定海城管忙着与一些饭店联系,准备把饭店的剩菜剩饭送到基地,不断补充狗粮。
有一桩事情令小动物保护协会会员们特别欣慰,徐朱琴介绍说,前几天,有一小学生由母亲陪着来到基地,要求认养一条流浪狗。得知每条狗每月需花费30元钱,小学生当即拿出180元零用钱,暂时交了认养狗半年的开销,并表示一直认养下去。“这小学生也是首个向我们认养狗的人。”
压力随收养规模增大
采访中,徐朱琴也向记者坦言身上的压力。“前一段时间的基建投入,花去了6万元左右,加上一个多月狗的喂养费用,当初收到的8万元捐款所剩无几。”
近段时间天气寒冷,一些狗生病了,因请不起兽医,严和美又当饲养员又当医务人员,人也病倒了。但想到狗无人照顾,她只在床上躺了一天,硬撑着起来。几个会员不忍心,也赶到基地连日帮忙。“现在居民送来的流浪狗确实超过了基地所能承受的负荷,要不是一部分被会员们领到家里养,基地收养的狗早就超过100条了。”徐朱琴说,目前最大的困惑是经费问题。因为没经费,基地请不起饲养员,也因为没经费,小狗面临断粮的危险。“这几天,我和会员们都忙着募捐,不管怎样,我们一定努力挺住。”“但最终还是离不开市民们的支持。”徐朱琴说,如果市民都能像那位小学生一样来认养小狗,小动物救助基地定能会永久持续下去。
据舟山晚报 作者 徐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