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光的脚步永是匆匆,历史的年轮即将刻录完2009的印痕。
岁月长河中,一年不过如恒河一沙;然而,有的年份,历史注定要写下浓墨重彩,2009年便若是。
这一年,经济危机中的世界,正从坍塌的市场中艰难求索复苏之路;而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穿越了60年山河巨变的岁月,再一次挺立于新的历史起点;
这一年,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华夏儿女奏响了一阙应对金融危机的跌宕民乐,这一年的中国经济、浙江经济,历经跌入谷底到V型反转之悲喜;
这一年,是一段艰难世事的结束,更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全新开端。
(二)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一年前。
2008年岁末,经历汶川特大地震之悲、历经华彩奥运盛典之喜的中国,不期而遇肇始于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啸”——雷曼兄弟轰然倒下、自美国华尔街决口而出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裹挟的风暴,为2009年标注了艰辛的基调,中国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大潮中“先发”的浙江,在金融海啸掀起的惊涛骇浪中呛到了“海水”的苦涩——
在绍兴,短时间内,纵横集团、“华联三鑫”等在业界颇具名头的大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纷纷停产;
在台州,我国缝纫机行业龙头企业飞跃集团,面临崩盘危险;
在杭州,工业指标出现负增长;
在宁波,一季度GDP增速创下历史罕见的1%的低增幅……
“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半夜醒来发现着火了,一霎时,往哪儿跑都不知道!”绍兴县一位镇党委书记的感受,精准地还原了一年前的窘迫:敢为天下先的浙江,成为全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早、影响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三)
让我们凝眸这一年。
全球经济风雨飘摇中,一个负责的东方大国展现了她的恢宏气度,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展现了她的时代智慧。
从2008年底的“国十条”,到2009年提出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汽车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中央政府频频出手,招招剑指拉动经济增长,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面对这场前进中的“大考”,浙江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果断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年初,当浙江经济还处在最低潮的时候,省委主要领导就坚定地提出:“浙江经济再困难,也不能盲目扩张,困境中更要咬定转型升级”,否则,“即使暂时保住了经济指标,今后发展仍然会很艰难。”
肩负保稳、促调这两大使命,2009年,省委、省政府带领5000万浙江儿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去年11月、今年5月和7月,先后三次召开全省万人电视电话大会,对经济保稳促调和工业转型升级进行广泛动员、深入部署;
及时出台并实施了今明两年总额为8811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沪杭客运专线、三门核电一期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
省级财政专门安排3.5亿元外贸发展资金,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10月,浙江在北京授牌成立5家浙江产品营销中心,十月广交会,浙江展位数逾万个,参展规模居全国之最;
……
这就是2009年的浙江节拍:提信心、扩投资、拓市场、扶企业……一年间,省委、省政府力抓十项工作,破金融危机之困、抓转型升级之机、促科学发展之势,十策齐施、十管齐下。
(四)
岁末回望,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我们的“2009年心境”?
一条“V”字型的曲线,勾勒了浙江经济的年度发展轨迹,也串联起了一年来的悲喜和忧欢。
2008年四季度起明显下滑,至今年二季度初探底回升,浙江经济迈越重重困难,年初确定的“保增长”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一年惊涛拍岸之来路,浙江经济在跌宕起伏间呈现了一个绝处逢生的转身。
春寒料峭,我们无法忘怀。在春暖花开的江南四月,恐怕连最乐观的经济学家也会对浙江经济忧心忡忡:1至3月,全国GDP同比增长6.1%,而浙江,却只有3.4%,增速位居全国倒数之列……
发力追赶,我们记忆犹新。二季度后,政策效应开始发力,GDP增速呈现出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到二季度末,浙江GDP增速回升到6.3%,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与全国持平,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3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居东南沿海省市首位。
柳暗花明,我们踌躇满志。在“三驾马车”拉动下,经济指标步步好转。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际增幅达到19.1%,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6.5%。受冲击最严重的外贸出口,降幅也逐步收窄,11月,我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实现年内首次双双增长,留给2009年一个飘红的岁末。
在春天遭遇寒冬,我们用一年的砥砺在寒冬中收获春暖花开。
(五)
2009年,浙江大地不仅上演了保增长的绝地反击,还演绎了调结构的华彩篇章——在如期完成保增长任务的同时,浙江“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坚定前行。
经济发展越困难,越需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09年,浙江出台了11大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扶持145家龙头骨干企业、促进21个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经济发展越困难,越需要推动自主创新。前三季度,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增长10.5%,新开工项目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0.6%,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9.4%。
经济发展越困难,越不能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子。2009年,“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循环经济“911”工程如火如荼实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明显下降,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浙江人用在危机下的践行告诉世人:走出危机,不仅需要经济的企稳回升,更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发生明显转变,还需要确保5000万浙江儿女的安居乐业。
2009年给了我们一个惊心的年初和一个惊喜的岁末,但在2009年的365个白昼和黑夜中,它始终给了我们一份温暖的关怀——危机中,民生不断改善。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逾10%;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今年有望在全国所有省区中率先突破万元;2009年,全省新增就业人员,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参保人数等均取得长足进展;全省数十万户农户改造住房,住进了宽敞时髦的现代农居……
既要快快增长,又要身强体健,唯有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方能真正走出危机,实现永续发展。2009年的浙江,生动诠释了“好”与“快”的发展辩证法。
(六)
迈越危机,在这趟艰难的跋涉中,浙江人收获巨大的精神馈赠。
危机如一面明镜,它让我们以多维的视角重新认识自我。
当我们凝眸勾勒浙江经济年度发展轨迹的“V”型曲线时,可以发现,“V”型线左边的下滑线提示我们:浙江经济中的国际因素加大、浙江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偏高,浙江经济目前的“抗震能力”较弱,亟须提高。
危机如一位良师,默默无语却循循善诱。
“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发展了”,一位袜厂老板感叹说,危机告诉他,是时候告别“低小散”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迫在眉睫;
“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发展了”,一位政府官员感叹说,危机告诉他,是时候告别“牺牲环境换发展”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迫在眉睫。
危机告诉我们,中小民营企业众多的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走在前列,关键是要在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前列;
危机告诉我们,资源、能源、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在步入低碳经济的今天,如果不告别粗放式的发展,浙江经济再次面对危机时,“免疫力”将依然脆弱;
危机告诉我们,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交互作用,相得益彰;
危机告诉我们,越是困难,越要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亦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危机告诉我们,越是困难,越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应对危机一年间,我们愈发深刻地认识到,浙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牛鼻子,坚持把调结构、促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坚持把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把继续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目的。
应对危机一年间,我们愈发深刻地领悟到,浙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转型的关系、扩内需与拓外需的关系、政府调控与市场作用的关系、抓改革促发展与惠民生的关系,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将在危机中经历的艰难险阻,化作刻骨铭心的科学发展理念;将在危机中翻越的崇山峻岭,化作真材实料的驾驭经济本领。这是危机带给我们的最大馈赠,是2009年赠予我们的丰厚礼包。
(七)
时光的脚步永是匆匆,不平凡的2009年即将过去。
今天的浙江,正处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今天的浙江,正以更从容的姿态,迈出走向明天的步点。
毫无疑问,发展的挑战依然会考验经历危机后的浙江,困难和坎坷还会突如其来,但以2009年起始的跨越为契机,我们会看到更加宽阔的世界,体认更加艰巨的责任,怀有更为执着的梦想,迈出更为自信的步伐。
回望来路,我们曾经有过百折向东的气概;远眺前方,希望依然与万丈雄心同在。
新刷的白色起跑线横亘在前,以在2009年化危为机的勇气和智慧为伴,浙江有信心继续跑出骄人的成绩。
创新未有穷期,浙江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