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
10月底,杭州市一项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业放宽经营场所准入的举措出台,“允许大学生在居民楼里创业”,对以大学生公寓(不包括经济适用房)、居民住宅或商住两用的高层建筑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营场所的,由院校、业主委员会或社区居委会提供相关证明,同意大学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及广告业、设计业、经济信息咨询、策划业等无污染的服务性行业。
实施了2个月后,记者昨天从杭州市工商局了解到,杭州共登记享受该优惠政策的大学生创业“宅公司”32家,而其中下沙共开出22家,占了一大半,西湖区、下城区各有3家,其他各区分别有1家。
再次放宽创业门槛的政策,让有创业激情的大学生兴奋,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开具场所证明程序较为繁琐,必须要征得楼道内所有业主的同意,这让大学生们觉得门槛有点高。
“宅公司”催热大学生创业激情
“大学生创业注册资本最低3万元,一般首付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杭州实施‘零首付’,要求两年内交完注册资本。”批出首张“宅公司”营业执照的余杭工商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包括登记费、工本费一律全免。新出台的“在居民楼里可以办公司”的政策更是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热情。
“10月份,我们推出新政策后,就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这段时间有很多人打电话或在网上咨询,有些直接跑到我们注册大厅来问。”杭州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而大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利用自己的住宅和租住的房子来办公,还有允许哪些行业开公司。
不过,根据规定,享受放宽经营场所准入优惠政策的公司有经营范围要求。“所以不少人因为经营范围受限制的原因放弃了申请。”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现在开出的32家宅公司的分布情况分析,下沙成为最集中的区域,谈及原因,该负责人表示,“下沙拥有大学生公寓、创业园,同时商住两用楼也很多,整体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比较浓厚,比较容易征得业主同意。”在老城区,办出的宅公司都只能以个位数计。
收集11个“同意”花了两周时间
2006年从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毕业的施建立这几天正忙着拓展公司的业务,他是领到杭州首张住宅房营业执照的公司小老板。“其实早就有了自己创业的念头,所以知道可以在自己家里办公司的消息后,我就去咨询了。”小施告诉记者,于是他和2个合伙人一起注册了杭州瑾瑜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场所就是他家90多平方米的房子,主要做工程软件产品研发和技术咨询,同时还在经营范围里加上了网上销售金属检测仪器等。
说起用家里的房子作为经营场所办公司,小施直说过程并不轻松。“要征求整个楼道住户的同意,一家一家的签字。”小施住在余杭区东湖街道的一个新小区里,他所住的单元共有12户住户,“也有个别住户怕楼道里有人办公司,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怎么赞同。”他告诉记者,后来是他们多次上门解释做工作,表示自己的公司就搞软件研发,绝对不会造成其他住户的困扰,才收集齐了其他11户住户的“同意”签名,这足足花了两个多星期。
“对于初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用住宅房做经营场所,降低了我们的成本和进入门槛。”小施说,现在他的公司刚起步,他也有信心做好业务。
据了解,在已开出的“宅公司”中,不少创业者都有类似经历。
居民楼办公司现实难度不小
“要征得所有住户的同意难度有点大,太烦了。”在采访中,想创业的大学生小崔诉苦。他本来想用自己租的房子开一家设计公司的,结果在征求同楼道住户意见时,一位大妈直接地拒绝了。小崔说,“有人投了反对票,自然我就没办法在这里开公司了啊,只好想着到哪个商务楼去租个办公间。”
“这样碰到业主反对的情况确实存在。”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处负责人表示,根据规定,场所要经业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公示,并书面征求本单元业主意见,同时,多层住宅还至少要10多户业主的同意签名,“不少业主对此还是有顾虑的,一些业委会和社区居委会也抱着比较谨慎的态度。”为此,2个月来杭州市工商部门在每个社区都对新政策进行了专门的宣传,一方面让更多想创业的大学生了解新政,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居民和相关部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