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入冬以来,瓶装液化气价格一路走高。眼下,15公斤装的液化气要90元(含送气费,下同)一瓶。最近,有市民反映,瓶装液化气分量不够。昨天,市质监局稽查支队和标准计量处突击抽查了市区几个充气站和销售点。
10瓶气查出3瓶不够秤
在市东业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城北的某充气点,检查人员抽查了10瓶瓶装液化气,发现1瓶不合格,少充了近1.5公斤气。
而在市燃气公司的瓶装液化气配送中心,检查人员抽查的10瓶15公斤装液化气中有3瓶不够分量,重量为13.75公斤左右。查出的3瓶未达标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钢瓶自重超标引起的。
瓶装液化气充装有国家标准,一瓶气的重量为14.5±0.5公斤都是正常的,既不能少于14公斤,损害购买者利益,也不能超过15公斤,以免发生危险。对经销企业而言,液化气充装的平均净值应为14.5公斤。但检查人员发现,市燃气公司的瓶装液化气重量大多在14~14.5公斤。
原来是电子秤作怪
市燃气公司储配站站长王海斌告诉检查人员,他们储配站的电子秤核准在31公斤,一只液化气瓶重16~17公斤,31公斤减去液化气瓶自重,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是14~15公斤,符合国家规定。
难道是电子秤出了问题?检查人员请储配站工作人员现场充装,然后用标准秤测量,结果也是少了半公斤多气。经过数次操作,检查人员发现,电子秤在气充到30.9公斤时就“擅自”四舍五入为31公斤,跳闸停止充气。
王海斌说,这是储罐、管道压力波动造成的,他们并不知情。为了避免机器再发生错误操作,他们决定把电子秤的核定重量临时调高到31.5公斤,同时联系电子秤的生产厂家,对电子秤进行检修。
充气前可要求抽掉残液
90元真能买到15公斤液化气吗?市质监局稽查支队副支队长杨辉说,很少有市民会较真,称一称刚充的液化气够不够分量,一些黑心加气站就抓住市民这种心理,故意少充气。所以,杨辉建议市民到正规的充气站充气,另外,一瓶气用到最后,往往留有残液,消费者可以要求充气站先抽掉残液再充气。
杨辉说,瓶装液化气缺斤少两的“重灾区”是农村的充气站及代充液化气的流动三轮车。“有些流动三轮车主动要求充气站少充气,但又以充满气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赚黑心钱。”
一公斤气里的经济利益
国家规定,14~15公斤的充气量是合法的。实际上,这一公斤气也大有文章可做。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瓶气充15公斤,一吨气可以充66~67瓶;如果充14.5公斤,可以多充2~3瓶;如果只充14公斤气,一吨气可以充71瓶。按照眼下一瓶液化气90元的价格来算,一吨气最多可相差450元。
消费者如果发现瓶装液化气缺斤少两,可先与充气站协商解决,也可投诉或举报。对于情况严重者,按照相关法律,质监部门可对责任方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