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报料 2:20
今天凌晨2点多,嘉善县城解放东路上的“凉来西”早餐店早早地开门了,小店负责人王雅英和家人忙碌着,做完团子和方糕,再做烧卖等小吃。王雅英说,小店的生意是很闹猛的,经营的传统小吃一直深受市民喜欢。
嘉善市民钟爱“凉来西”
清晨6点多依稀还被夜色笼罩,但“凉来西”已经迎来了第一拨客人,市民曹先生是赶来喝豆浆、吃刺毛饭团的。“现在的早餐店有很多,但想找到方糕、刺毛饭团等小吃还是比较难的,何况这里的小吃味道还特别好。”曹先生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要来“凉来西”吃早餐。
“这家店延续的是原先嘉善人都知道的一个老品牌,卖的也是当时就有的传统小吃,自己在老店里做,学的也是这门手艺。”王雅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老店不复存在了,自己也下岗了,“我看看不甘心,就和原来几个老员工商量了一下,大家都同意合伙经营,所以就买下了老店的品牌和里面的东西,换了新的地址,重新开始了创业之路。”
“当时我女儿还在上大学,我想我不做是不行的,学了这么多年手艺总要派点用场的,这里弄下来已经差不多要10年了。”王雅英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一边说。
不少小吃老店成了回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在县城中山路新华书店忙碌过一段时间,‘山凤轩’就在书店对面。我喜欢叫上一碗阳春面或小馄饨,然后再买两只油墩子。”如今在嘉善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工作的梁铮回忆道,花园路有家幽澜饮服公司门市部(曾也叫“凉来西”)也非常好,“我常去那里买几个热气腾腾的‘年糕团’,中间再裹上一根刚从滚烫油锅中现捞出来的金灿灿的油条”。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嘉善许多市民认为,本地有两个传统品牌没有保护好,一个是“幽澜”,一个是“山凤轩”。现在这两个老字号不存在了,这让很多嘉善老市民产生了不少遗憾。
“‘幽澜’当时是制面商店,有很多店面,其中就有‘凉来西’,现在只有嘉善老市民才能想得起来。”王雅英说,很多人到店里来吃早餐,其实更多是冲着“美好回忆”来的,他们在内心深处对“幽澜”、“山凤轩”这样的老字号是很怀念的。
传统小吃手艺需要传承
“要学好传统小吃制作,确实很苦,年轻人都不高兴干了。如今自己年岁也大了,这些手艺该如何继续传承下去,其实是有点担忧的。”王雅英说,“凉来西”也是老牌子了,这一代是她继承了下来,以后还不知道是谁来承担。
粱铮说,江南饮食文化,它历经千百年,至今仍温暖地投射在许多江南人内心深处,难以割舍。有时候,它甚至会以一种无形的美丽状态呈现,比如民间口碑、传诵、影像等,“其实它们是很有魅力的,需要我们坚持去做,才会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