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根据县农业部门的最新统计,2009年海盐实现农业总产值22.04亿元,增长2.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22元,同比增长达到了8.3%。由于“两新”工程的全面推进,海盐农村处处呈现一派新气象。
关键词:土地流转
于城镇三联村村民张冯良:现在我有个响亮的称号,就是海盐县首个“农场主”。原来我种水稻、麦子,多的时候也就五六十亩,一年下来总收入不过4万元。通过土地流转,一下子增加到了350多亩,去年的总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2010年我还要进一步扩大耕作面积,现在我签下的承包地已达到500多亩,2010年的净收入可达到15万至20万元。
去年初以来,海盐出台了10个有关土地流转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鼓励农户成片长期流出土地,鼓励多主体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鼓励镇、村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通过整合农业投资项目、实行信贷支持、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性担保等多项措施,推进土地流转。
2009年3月,海盐成立全省首家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服务中心,6月份实现了全县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全覆盖,解决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难题,海盐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农钻通”农村流转土地抵押专项贷款办法,借款人只要凭借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等有关资料,就可向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贷款。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7100亩,其中50亩以上成片规模流转13900亩。全县土地流转呈现出由自发流转向引导流转、由零星流转向规模流转、由短期流转向长期流转的良好局面。据介绍,今年开展土地流转后,将使全县农民直接增收超过450万元,而获得流入土地的企业由此产生的收益将超过2500万元。土地流转使农民和企业获得了“双赢”。
关键词:“两新”建设
百步镇得胜村村民钟雪祥:现在推行的“两分两换”工作我是举双手支持,房屋搬迁协议书是我主动要求工作组来签的。我平时身体不好,靠妻子一人工作的收入维持生活。而这次我们是整村搬迁,以后,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即使不干活,每年也有4500多元收入。搬到新社区以后,享受的是城市小区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一定很舒心。
百步镇是全市“两分两换”的试点,也是全县“两新”工程的先行区。2009年,百步镇通过创新集聚模式,推进了全镇“两新”工程的进程。目前,该镇新市镇首期公寓房正在建设中,二期已经启动,全村整体搬迁、整体流转的得胜村已完成所有房屋的评估,全村的农房搬迁也已启动。
除了百步镇以外,其他各镇也都结合新市镇建设,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农房建设的措施。一年来,海盐各镇结合新市镇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社区。
经过一年努力,海盐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河道整治222公里,建设农村联网道路33.1公里,创建新农村电气化村34个,同时有5万余人新纳入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实现了全覆盖,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