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强村计划”,努力发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一年半的努力,我县的“强村计划”进展顺利。
在我县强村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县各村根据自己区位、资源、产业及村级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因村制宜,选择合适的强村项目。县农办综合科科长殷竹青说:“我县大部分村采用了独立举办项目的发展模式,但是一部分村在各镇(街道)的帮助下,采取了“强弱联合”、“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等创新型模式。西塘镇金明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纯农业村,该村拍得集镇1.8亩商业用地后,摆脱了区位条件不利的制约,实现了异地发展。天凝镇洪福村是经济实力较强的村,马塔塘村是相对经济薄弱村,两村通过“联姻”,联建一个强村项目,实现“强弱联合”发展。殷竹青说:“我县‘强村计划’项目有建造生产性服务用房、公建配套用房、商铺店面、农贸市场等多种形式。”
自“强村计划”实施以来,县强村办多次到镇(街道)调研、宣传扶持政策,引导鼓励相关村积极申报项目。为解决项目报批时间长、手续繁、收费多等问题,我县还在2009年5月就“强村计划”收费减免种类和额度进行了明确,对前期已收取规费的“强村计划”项目按减免种类和额度予以退回,这为许多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资金扶持方面,我县现已为17个经济薄弱村的强村项目提供预补资金630万元,各镇(街道)配套资金616万元。
截至2009年底,总计有69个行政村(农村社区)申报了项目74个。我县确定的37个经济薄弱村中已有31个村申报了强村项目。经测算,74个项目全部出租后,69个村平均可增加稳定性收入50万元以上。县强村办计划到2010年底,全县37个经济薄弱村要实现“强村计划”项目的全覆盖,全县80%的行政村(农村社区)要拥有强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