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如今走在新仓镇街上,几乎可以看到每家店面门口都整齐摆放着一把扫把和一只簸箕。这样的良好卫生习惯还得从一场评比活动说起。
去年12月开始,新仓镇在镇区范围内350多户经营户中开展了门前“三包”大评比活动。据新仓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瑞林介绍,评比活动每月进行一次,每次按照门前“三包”实施标准从350户经营户中挑选10%评为优秀户,并给予一定奖励;对那些做得不到位的,检查组也予以教育警告。
比一比、赛一赛,改善了镇容镇貌,也提升了经营主的卫生意识。在位于新仓镇建新路的光强米店门口,记者看到门前“三包”制度牌上贴上了一张“笑脸”。在刚刚进行的门前“三包”评选中,该店成为29户门前“三包”卫生优秀户之一。经营主吴进英告诉记者,在第一个月评选时,因为店里一辆三轮车不规范停车导致了扣分,没有获得这张“笑脸”,而她的邻居却获得了“笑脸”标志。这次,她铆足了劲,终于赢得了“笑脸”。“看别人都做好了,而自己做不好多难为情。”吴进英坦诚地说。
开展评比活动仅仅是新仓镇创卫过程中抓住细节查漏补缺的一个缩影。早在去年年初,新仓镇在全市率先申报创建国家卫生镇,并在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创卫宣传、环境卫生等方面加快了建设脚步。而在去年11月,嘉兴市爱卫督查组检查时,却发现新仓镇在农贸市场、镇容镇貌、卫生监督等七个方面存在不足,并将这些情况及时反馈给镇里。“针对存在的不足,我们积极进行了查漏补缺,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整改。”镇创卫办专职副主任金卫说。
就拿新仓镇西小街来说,街面不见了以往坑坑洼洼、污水横流的状况,整条道路变得十分平整,下水设施铺设完毕,两旁的绿化将道路点缀得十分整洁。就在前不久,新仓镇创卫办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在西小街整改施工期间,将办公室“搬”到了施工现场,天天实地进行指导,不仅加快了项目施工速度,也让整改施工后的道路达到了创卫标准。位于朝阳路西侧、枫叶路南侧的新农贸市场将在春节后开工;硬件设施更好的两类厕所正在建设中。
与此同时,一支由退休老党员、社区骨干组成的监督员队伍加强了日常监督,紧紧盯牢每一个卫生死角。年逾古稀的退休老党员凌保清一有空就来到街头巷尾“溜达”,只要发现有人乱张贴便上前阻止,他还自己花钱买了涂料来清除这些“牛皮癣”。现在,只要哪条路脏了、哪里下水道堵了、哪里有建筑垃圾……通过监督员的“情报网”都能及时被社区干部掌握,为这些不足打好“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