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试乘、试驾,这是车辆销售商为让顾客体验车辆品质而采取的一种销售手段。然而近期,秀洲区发生了两起试驾电动车后一去不复返的案件,且骗术花样还不少。警方提醒一些电动车销售商,在忙着做生意时还要提防骗子的这些伎俩。
要求出示身份证
拿个捡的来忽悠
2月7日下午,在洪合镇洪运路附近开电动车行的顾女士很后悔,自己怎么就轻信了那个“温州男子”的话了呢?
当天下午3时许,顾女士的电动车行来了一名衣着体面的中年男子。男子表示想买一辆电动车。电动车挑选好后,男子说要试试车的性能。顾女士还算警惕,要求男子出示身份证。男子掏出一张身份证递给她。身份证上显示该男子是温州人。“这身份证上的照片和你本人怎么不太像?”顾女士瞧了一眼“温州男子”的相貌,又看看身份证上的照片,有点疑惑地问。“那是我年轻时候拍的,现在年纪大了有点变化。”“温州男子”脱口而出。顾女士便将电动车交给“温州男子”试驾。电动车沿着洪运路开出一段距离后,“温州男子”返了回来,对顾女士说:“感觉不错,我再兜一圈。”顾女士没有阻止。然而,“温州男子”再也没有回来,价值2300多元的电动车就这样被骑跑了。据调查,“温州男子”的身份证是他人遗失的。
警方分析:此类案件一般是犯罪嫌疑人先佯装顾客到商店里挑选,骗取店主的信任后,再以试车的名义将车开走,待店主反应过来时,犯罪嫌疑人已逃离现场。所以,店主在应允顾客试车时,最好核实其身份的真实性或限定试车范围,并有专人跟随。
两人一起来试车
其实他们不认识
1月23日下午,高照街道的一家电动车店里走进两名男子,其中一名30多岁的男子表示要选购一辆电动车。店主庞某热情地迎上前去。经过一番挑选,男子看中了一辆价值2000元的电动车。“我去试下车,你等会儿。”这名男子对另一名男子吴某说道。可是20多分钟过去了,试车的男子还没有回来。庞某问吴某:“你那朋友怎么还没回来?”“他不是我朋友,我不认识他。”吴某回答。这让庞某大吃一惊。吴某解释,他是一家装潢店的伙计。当天,这名试车男子到他打工的装潢店里,说自家想装修一下房屋,让他到住处量尺寸。路上,试车男子又说要选购一辆电动车,两人便走进了庞某的店。庞某听后很气愤,拉着吴某前往派出所报警。经民警调查,吴某的确不知情。
警方分析:比起犯罪嫌疑人一个人唱“独角戏”,这种拉陌生人来共同“表演”的骗局更让人容易相信,故商家对待试车者还真得多留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