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回家过年情结在老百姓心里早已根深蒂固,然而一些“恐归族”在回家问题上很纠结,在回与不回的两难中徘徊。
“票买了吗?什么时候回家?”昨天上午,在秀洲区一家企业工作江西省籍的郭先生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他想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还没考虑好。”放下电话,郭先生感到非常酸楚,他暗下决心,今年一定要带上女友回家见父母。
“今年过年回家吗?”昨天上午,记者通过现场和网络随机采访了部分在秀洲工作、生活、创业的新居民,结果发现,同郭先生一样,春节到底不回家的困惑普遍存在,其原因也是五花八门:一票难求、花销太大、家里急着让结婚等。四川绵阳的丁先生在一家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今年本打算回家,可是没有买到火车票,回家的念头就打消了:“如果买机票回家,再加上需要送出的红包、同学朋友聚会等,各种费用至少要5000元,回家一趟花费也蛮大的。”
怕来回路上人多,太挤;怕饭局车轮战,太累;怕往来人情债,太烦……采访中,不少人“恐归族”连连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些人中来自农村的占了很大比例。湖北的余先生在秀洲工作多年,在别人眼里,可谓是家庭、事业“双丰收”。大学毕业几年来,他每年都回家的,但今年不打算回家了,原来他也有自己的苦衷:“每次回家都要大醉几次,非常难受。”
采访中,一些年轻夫妻则为到底回哪个家而纠结:同为独生子女的夫妻,婆家和娘家都希望回他们那里过年。从事法律工作的陆先生老家在湖北黄冈,爱人是湖南人,每年都为去哪个家过年犯愁,于是干脆轮流回家:“去年过年我陪她去了湖南,今年我就带她回自己的老家湖北。”一些人干脆“分头行动”,还有的则约上双方父母集体出游。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孔国保分析说,春节的传统精髓就是合家团圆。而“恐归”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自我心理保护机制,这种方式并不可取。要调整心态,理解父母及关心自己的人。他建议,票实在难买就换个时间回去看父母,既节省了成本,又实现了与家人团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