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一个轻便的红色行李箱,一边听着MP3,一边摆弄着手机。昨天上午,来自安徽的20岁小伙张惠东悠闲地赶往市汽车南站,而这个红色旅行箱里则是他这次回家的全部行囊。
在市汽车南站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里记者发现,跟以往相比,新居民返乡的行囊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一些新生代的新居民务工人员,他们大多数不再身背肩挑大大的编织袋,而是一个小小的旅行箱就搞定一切。
大编织袋变成小行李箱
“行李箱可以拉,省力又时尚。”昨天上午,在市汽车南站的的候车大厅里,来自安徽亳州的张庆亮手上只提了一个行李箱。今年21岁的他来平湖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了,每年回家几乎都是这样。面对记者的询问,张庆亮指了指行李箱,然后抬头打趣地说:“编织袋都是我们爸妈那年代的行头,现在流行这个。”
听到张庆亮的话,坐在旁边不远处,同样来自安徽亳州的女孩夏琴不禁笑了笑。夏琴这次要先去杭州老乡那里玩两天再结伴回家,而她也只带了个不大的行李箱。“这趟回家要绕来绕去,带很多东西在身边太麻烦,现在什么东西都可买得到。”夏琴笑着说,“一年下来收入不错,回家也犒劳犒劳自己。”
记者发现,候车的新居民员工的行李都跟张庆亮和夏琴的类似,很少看见以前那种左右两个大编织袋想要往前移动都很困难的情景。
行李箱里不再是特产和生活用品
昨天晚上,在我市环北二路上的阳光药房里,记者遇到了前来买晕车药的安徽籍新居民陈兰兰。时尚的牛仔裤、波浪卷的长发……去年刚来平湖的她显得挺时尚,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后天就要回家了。当记者问起回家带些什么礼物时,陈兰兰表示,几套换洗衣物、一套送给妈妈的化妆品、一台数码相机、一只MP4和一只手机就是她带回家的“五大件”了。
“以前老家生活条件差,所以才会出来打工,每年回家时总想给家里人买这买那,免不了买很多吃的穿的。现在老家生活条件也上去了,回家拿着钱给爸妈,他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多方便。”来平湖打工多年的河南信阳籍新居民陈光明说。
以往来打工的新居民务工人员返乡所带的行李大多为换洗衣服甚至被褥,因收入提高及消费观念更新,他们大多已不愿意携带大量生活用品,特别是一些新生代的务工人员,在他们观念里,在哪里务工就在哪里添置生活用品。而手机、IC卡以及各种各样的小电器等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产品,已成为新居民务工人员外出或返乡时必备的随身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