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早在明代的时候,一些大户人家主人就有很强的消防意识呢。昨天上午,有读者打电话告诉记者,在平湖市区金湖小区一户姓孙的居民家里,保留着一口明代的水井,据说是作消防取水用的。这让记者感到十分惊奇,急忙到那里一探究竟。
明代水井保存完好
在热心市民的指点下,记者来到了金湖小区25幢,这幢建筑是金湖小区中最另类的,它是一个三楼三底带院子的独门独户,迥异于其他商品房,居住在这里的,就是年近七旬的孙家乐老伯。
记者在围墙外看到,在一边墙角,确实有一口被盖上盖子的水井。井圈的石头有青有黄,有红有黑,各种颜色夹杂在一起,显得很沧桑,再加上那已经磨平的石头边角,足可证明这口井非现代挖建。
“它最起码是明代开挖的。”孙家乐肯定地对记者说。据介绍,孙家乐居住的房子是明代建筑,多年前经过大修。这口井是与房子同时代的,由这幢房子最早的主人开挖。为何这口井在围墙之外呢?孙家乐说,因为这里经过拆迁,原来老的围墙拆除了,再进行规划时这口井就在新建的围墙外了。“能保存这么久已经很好了。”孙家乐说,这里的房子原来有好几进,拆到最后这一进时不拆了,这口井也就幸运地留存下来。
现在,这口古井的旁边都浇筑起了水泥地,外面铺设了青砖,古井与孙家乐老伯院子里一棵五六十年的腊梅相映成趣,成了小区里的一景。
初步推算用作消防
如今,每天早、中、晚的做饭时段,古井边非常热闹,小区里一些阿婆会拿着蔬菜到这里来清洗,她们说,冬天井水暖和,洗菜很舒服。
虽然现在古井成了居民们洗菜的用水来源,但孙家乐老伯认为这井的开挖并非是为了生活。据孙老伯推测,这口井是一口消防井,是发生火灾时取水灭火用的。孙家乐是水利工作者,一生研究水文,他说,以前的河水是非常清澈的,居民建房都在水边,就是为了用水方便。因为河水水质较软,适于饮用,而井水水质较硬,一般不会饮用。而这房子边上就有数条河流,取水相当方便,符合江南水乡生活场景。
“再有,房子建筑的特点也需要消防井的存在。”孙家乐说,这幢房子原来的围墙很高,是风火墙,邻居家发生火灾很难波及这里,但这种高墙也为外来救援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自己配备消防井,以备不时之需。“这说明主人是有很强的消防意识的。”
孙家乐指着井圈告诉记者,这井圈是可以移动的,有时候取水设备过大,在井口被卡住不能取水,只要移开井圈,立马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孙家乐的推断,消防部门专业人员给予了肯定。
成民间水文监测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口古井承担的消防任务自然取消,但对水文工作情有独衷的孙家乐却惊喜地发现,这口古井是民间最好的水文监测点。
从2000年开始,孙家乐老伯每天都会在早晨测量水位,后来因为邻居们来取水清洗,孙家乐怕邻居取走水后对监测数据产生影响,就提早了监测的时间,只要一看到外面天亮了,他马上就会起床。近10年来,孙家乐坚持把监测采集到的数据邮寄送往省水文总站、嘉兴市水文站及平湖地方水文站。孙家乐对记者说,这口古井采集的数据可以反映当地地表水的运行规律,对研究地质变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在监测的过程中,孙家乐还发现了这口古井的一些奇怪现象。与其他饮用井相比,这口井挖得并不深,如果连续多日不下雨,深的那些井,井水会逐渐减少甚至见底,可这口井却变化不大,有时井水还会上涨。至于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