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位于古镇西塘的夏冠明纽扣精品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据悉,夏冠明先生系苏州纽扣世家,一生致力于纽扣的收藏和研究,他收藏的纽扣时间跨度大,涵盖范围广。2005年夏老病故,曾立下遗嘱,希望将其收藏的纽扣全部捐献给政府,但首选地是苏州,嘉善有关方面获悉后,积极争取,5万多颗纽扣终留西塘。
古镇又添新亮点
“我们今天来对了,我们捐赠对了,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夏老的遗孀李倩虽已年近九旬,但依然神采奕奕,昨天上午,她缓步走在夏冠明纽扣精品陈列馆时,一个劲地唠叨着,“西塘是纽扣之乡,老伴是纽扣大王,这样的捐献才是实至名归,才更有特殊意义啊!”一起陪同前来的夏老子女也纷纷表示,陈列馆的正式对外开放对他们一家及西塘古镇都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据了解,捐赠西塘的纽扣总共有52000颗,它们做工精细、用料讲究。“就材质而言,有金银铜铁锡铅铝、珍珠翡翠玛瑙等;就年代而言,从西周至近现代;就题材造型而言,有青铜带钩、带扣、带佩、搭扣,有长衫马褂上的套环扣等;涉及的地域有美、英等十多个国家。”西塘古镇管委会顾问韩金梅先生告诉记者,藏品中不乏精品,如古代特殊材质的纽扣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铸有“918”、“128”字样的雪耻扣及孙中山担任大总统时期的总统服上的纽扣等则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目前,展示于纽扣博物馆中的纽扣则是夏老收藏品中的精品,主要分成玉石类、金属类、纪念类等,这些纽扣让每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清晰、系统地学习到从古至今人类服饰及纽扣配饰发展的演化道路。“夏老的纽扣数量、种类之多堪称全球之最,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且对提升中国纽扣之乡——西塘的知名度有很大益处,对西塘古镇的旅游业也会有促进作用。”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感人的临终遗嘱
那么,被誉为苏州“纽扣大王”的夏冠明为啥把收藏的纽扣捐献给西塘呢?这还得从夏老的一份遗嘱说起。2005年,91岁的夏老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跟亲人说了一个事情,他希望将其收藏的纽扣完整地捐出去,因为它们是中外历代服饰文化的宝贵资料,但首选地在苏州。“他当时唯一挂念的就是他的纽扣,一定要我们答应捐献,我们承诺后,他才安静下来,一个小时后就走了。”夏老的子女说。
韩金梅先生向记者透露道,夏老的老伴及8个子女随后达成共识,他们为了完成夏老的遗愿奔走相告,但联系苏州本地的一些博物馆和企业后,结果都不是太理想。苏州几大博物馆或没有合适的展馆和资金支持,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最终都没有下文,“有的地方嫌他的东西太琐碎,有的地方答应展示一个阶段后,就要收起来,不会长期展示。”
实际上,西塘有关方面早在夏老生前就跟其接洽过,但因为夏老对首选地的要求,几次商谈都没取得进展。夏老家人在找寻苏州藏家没有结果后,把捐赠的地点划定在了锦溪、同里和西塘3个古镇中,并给相关部门写了信。让人意外的是,信没寄出去几天,西塘镇领导就亲自来了电话。此后,短短一个月内,西塘古镇管委会负责人又多次上门,夏老家属最终同意将这些纽扣交给西塘。
曾在当地引争论
《一个“世界之最”远走西塘》、《“五万纽扣”无奈远走西塘》……2006年6月,当夏老家属同意将收藏的纽扣完整地捐给西塘后,苏州当地媒体第一时间披露了这一消息,流露出的都是对苏州的宝贝流入他乡的惋惜,其中一篇报道直言:“西塘离苏州不远,而5万颗纽扣终究出城远去,留给苏州几许遗憾。”
“这个消息被苏州人知道后,他们对当地的博物馆等提出了质疑,可以说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论,都说浙江人又抢先了一步,网上也是骂声一片,给我们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韩金梅先生告诉记者,时隔几个月后,宁波人瞄上了苏州的又一宝贝,此事再次被提起,当地的晚报又发表了《好东西一定要留在苏州吗?》等评论文章,表达了“只要是忠于历史,忠于原生态,出于保护之本身,何必迫于自身的狭隘而耿耿于怀”的观点,争论自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