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些天,家住平湖的钱佳妮下班有了新去处。她可以跟同事一起去位于平湖大润发四楼的“银河影城”看最新上映的大片。只需半价,她就能观赏到《苏乞儿》里的飘逸武打,或者《全城热恋》里的浪漫爱情。
据“银河影城”的计经理介绍,自今年2月9日试营业以来,短短10多天的票房就已超过23万元,这些天每天的观影人数都保持在1500人以上。拥有6个厅、888个座位的平湖“银河影城”刚一面世,平湖人看电影的热情就被激发出来,票房一路飘红。
如果是在半个月前,平湖人想要看最新电影的代价除了一张电影票的钱以外,还要附上去嘉兴的车费,因为彼时,平湖还没有自己的现代化影院。它的意义除了丰富平湖人的业余生活以外,更多的是一种讯号,它意味着,随着中国电影生产的持续繁荣,大量资金涌向产业终端,一度沉寂的县级影院开始强势复苏。
市场盲点
县级影院一度沉寂
电影院在上世纪80年代曾红极一时,然而过后的10年里,大片的引进、昂贵的票价、猖獗的盗版、落后的放映模式以及迟钝的胶片更新速度,使得嘉兴县级以下的电影院或倒闭或转租,大多数已不再放映电影,为数不多仍在放映的影院也难以为继,县市的电影消费市场一度出现真空的状态。
以海宁为例,在上世纪80年尚属设备最先进的硖石影院,在2006年关闭,如今海宁播放电影的地方只有海宁剧院和海宁文化馆剧院,两者都是礼堂式的大厅制,海宁剧院一天放映4场,海宁文化馆剧院一天只放映1场。
但2009年全国62亿元的票房成绩,无疑给资本市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余地。按照国际标准,在美国每100万人拥有130块银幕,在法国每100万人拥有100块银幕,而在中国每100万人只拥有不到7块银幕,巨大的发展潜力势必引来大量投资。
有专业人士预测,今年浙江近三分之一的县级市,将有自己的大型多厅新影院。以此速度推测,整个浙江省内的县级影院,有望在3年之内得到恢复,而现在正是建设县级影院最好的时机。
资本博弈
电影市场的跑马圈地
面对巨大的市场盲点,省内各大院线早已开始了跑马圈地。2009年是浙江时代院线在浙江县市建影院的第一年,2010年的县市影院推进表中就有嘉兴海宁和平湖的项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也开始觊觎影院投资,以加盟院线的形式,期待能够在这巨大的县级电影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浙江时代院线的童经理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浙江各地开设影院的热情就非常高涨,与以前我们院线的电影院基本上由我们全资投资不同,今年要开的这近10家,有少数如富阳、海宁有我们的股份,其余如平湖、余姚等全是加盟我们院线性质的,这些影院几乎都是当地的私人老板投资或入股,我们则帮助进行影院设备、装修和营销培训的专业指导,然后加入我们院线,负责给他们供片。”
就在平湖影城积极筹备的同时,嘉兴市电影公司也在谋划更大的电影“版图”,寻求合适的场地和合作者,同时海宁的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010年我们的目标市场将扩大到乡镇一级,洪合、王江泾两地的影城项目也都在考察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
危机过后
影院成为资本新宠
对于各方资本热衷于影院投资这一现象,昨天记者采访了省广电局的相关负责人。据该负责人介绍,中国电影自2002年开始进入产业化,尤其是去年中国电影产业的红火,带来了未来是“中国电影黄金十年”的预测。而各地刮起的影院兴建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上游的制片业的复兴,进口大片质量不断提高,国产电影创作也蒸蒸日上,片源丰富了,自然催生出影院投资热潮。
一位业内人士为记者分析:“影院不是暴利行业,但还是非常稳定的,去年金融危机后,人们发现电影院不仅不受影响,还逆势上扬,各方都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力。”
“但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影城还是非常难的。”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管理处处长王鸣表示:首先在选址上,需要闹市地段,才有足够的人流量,还要有足够的空间,足够的层高,这样的地方非常难找;其次在设备上,目前数字院线的设备供应非常紧张,尤其是3D设备更是难求;再次电影消费市场有一个培育期,前期大量的投入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回报,这也是制约民营资本投资影院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他也认为,目前中国的电影院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观看电影的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但县级市场份额毕竟有限,如果出现了多家电影院则容易带来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