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010年的春节,第一批步入30岁大关的“80后”直呼“负担不起了”,也是这一年,步入婚姻的“80后”从收压岁钱的“孩子”变成发压岁钱的“散财童子”。数百上千元的压岁钱成了他们新的负担。
“小孩”变“长辈”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大伟说起过年发红包的事,就说:“心疼啊,发了3000多元钱的红包!”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了周边朋友们的共鸣。今年步入30岁大关的“陈大伟”们,随着成家立业,已经步入“长辈”的行列,开始给亲友的孩子发红包。
陈大伟记得,自己读书时收到的红包一般是60元或100元,特别亲近的给200元,但如今的行情还真不清楚。最后,父母给了他建议:一般关系的给200元,稍微近点的给600元,关系特别铁的还可以再酌情增加。就这样陈大伟一个月的收入都变成了红包“飞”了出去。
发百元红包被嫌少
“到了发红包的时候才发现,家里的孩子怎么这么多。”1982年出生的李明霞说起发红包是一肚子的苦水,拿到红包的小辈们居然摆出一脸嫌少的表情,让她心情很不爽。
“年初四那天,我给来家拜年的3个孩子们每人包了200元的红包,其中一个当场就拆开看了,接着说了一句:‘才200元啊?还是小舅舅大方,一下子给了600元呢!’我当场就僵掉了。”李明霞郁闷地说,“要是永远长不大就好了,收红包的感觉比发红包好多了。”
压岁钱年年上台阶
采访中,80多岁的吴慧珍老人告诉记者,以前给孩子压岁钱,只是图个吉利。可是如今,水涨船高的压岁钱,已经变了味道。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收的压岁钱,1956年出生的刘永兴还记忆犹新。“那时候一般是一张一角钱或是两角钱,5角钱就不得了了。我有了孩子以后,压岁钱就变成20元、50元,孩子上中学、大学后,又变成了100元、200元,再到后来,最少600元。”压岁钱是一路飙高,刘永兴觉得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关,也与人们攀比心理有关。“尤其是年轻人,总觉得给少了就丢面子,这红包已经变味了。”
压岁钱是一年一个台阶,到了“80后”这一代,更是骑虎难下。缺少中年人雄厚的实力,他们只能硬撑着。压岁钱,已经成了他们的新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