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悠远绵长的田歌、抑扬顿挫的宣卷、婉转流畅的丝竹声……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古镇西塘每天都有田歌、打莲湘、越剧等民间文艺表演,这不仅受到了游客的追捧,而且也给当地的民间艺人提供了一个表演舞台。据统计,春节七天,西塘景区共接待海内外宾客 61652人次,同比增长11.97%,门票收入达118.8万元,同比增长25.56%。
五姑娘主题公园
成了民间文艺大舞台
刚步入西塘景区西线入口,便可遇到由当地农民组成的表演队,他们或是舞龙、或是打莲湘,每天都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游客。据了解,整个西塘景区西线入口于2001年开始规划,总投资1.5亿元,其中包括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五姑娘主题公园。作为旅游主入口,五姑娘主题公园如今已经成为民间文艺展示的大舞台。
隔岸而观,或者憩于摇橹之上,在春节时的西塘,你可以一边听着丝竹软语,一边回味鲁迅笔下社戏的韵味。“走进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不仅能体味到其中的质朴,也能看到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艺,整个行程下来,感觉特别充实。”来自山东的刘女士说,一同前来的游客都喜欢坐在游船上听听田歌、看看表演,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而在古镇景区环秀亭,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袁云甫则以说唱形式向游客们表达了新年的祝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袁云甫演唱的正是流传于嘉善北部的一种民间曲艺——宣卷,不少外地游客对于这种表演形式非常感兴趣,听到高兴处,竟纷纷跟着老先生哼唱起来。
40多个民间艺人
越来越吃香
“我真的没有想到,现在年纪大了,反倒越来越吃香了。”袁云甫告诉记者,他自小跟随村里的老艺人学唱宣卷,17岁就能登台表演,“那个时候,听宣卷的人也非常多,可是好景不长,民间文艺在前些年一直很没落,我也就好多年没登台了。”幸运的是,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当地文化部门发现了这名老艺人,并邀请他来西塘景区演出,如今这一文艺节目已经获得了游客的认可。
据西塘镇文化站站长钟晓生介绍,如今活跃在古镇景区的民间艺人有40多个,他们此前一直是农民,如今却更多地扮演着另外一个角色。“我们这几年尝试着在古镇景区里引入民间文艺表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近三年里,这些文艺节目已经表演了近2000场,特别是开展‘种文化’活动后,田歌等嘉善特色文化越来越吸引人,如今已经成为嘉善旅游文化的‘金名片’。”
原嘉善县文联副主席、田歌专家韩金梅对民间文艺在古镇景区演出特别欣赏。“一些古老的民间艺术,比如嘉善田歌,它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否则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韩金梅告诉记者,民间文艺是一种非常好的旅游资源,它可以让游客获得更多的体验,而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也有利于它的传承和保护,如新老田歌可以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人群中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