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虎年如何才能虎虎生威?昨天,记者从澉浦、秦山、于城三个镇了解到,他们已经把刚刚结束的全县“三干会”的精神落实到了各自的“虎年”计划中,准备“两新”建设和经济发展两手都要硬,利用自己的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新市镇和经济新引擎。
开建旅游小镇
推进临港产业
“今年,要把工作做得虎虎生威,就要围绕‘全力抓征迁、潜心筑平台、合力谋和谐’的工作重点,根据澉浦自身特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谈到今年的发展,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党委书记陆建根说,“如果说2009年是准备之年,2010年就是大干之年。”
站在未来旅游小镇的所在地,陆建根信心满满地表示,因为拥有中国唯一的山海湖景区——南北湖风景区,澉浦镇的旅游小镇同样起点颇高,总规划面积达到1680亩,不仅具有新市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旅游的功能。他说:“旅游小镇征迁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其中209亩土地已征迁,500亩土地正在征迁,预计上半年可以完成土地征迁工作。”三年之内,旅游小镇一带,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小学、医院、文广中心等公共设施将一应俱全。
2009年,坐拥港口优势的澉浦镇在临港产业上实现多项突破,而在2010年,该镇仍将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工作,重点引进能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和产业前景广的产业,“腾笼换鸟”,促进全镇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大船舶及其附属工业的招商工作,大力发展临港型经济,尽快形成临港产业的规模效应。今年,该镇努力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引进县外内资2亿元。
建设“两新”样板
发展核电关联产业
来到庆丰村欣欣花苑新社区的建设现场,就连工人都已认识秦山镇党委书记金爱民。为了将欣欣花苑新社区打造成该镇新社区的样板,他和镇里的干部随时过来了解进度。
金爱民告诉记者,新的一年,对于秦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他们将围绕新市镇建设规划,着力“两新”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多户连片、整村(自然村)整组搬迁的新路子,今年搬迁农房600户,力争700户,复垦土地200亩。同时,全方位推进土地流转,规模流转土地1700亩以上。
同样拥有港口优势的秦山,不仅要大力推进海河联运工程,同时要以发展核电关联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展招商选资工作,打造中国核电城。特别是积极筹备、举办好首届芦荟文化节,一方面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达到以节会友、以节招商的目的。
“去年是核电关联产业的突破之年,5个项目实现竣工、开工或签约。今年我们要加大项目推进的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金爱民说,“以核电三中心、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何家桥海河联运等项目为重点,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及政策处理工作。”
推进“两新”工程
增强镇域经济
来到于城集镇,沟通集镇南北的于城西桥和枫桥的壮观让人叹为观止,而在桥的两侧,嘉于硖航道拆迁安置房、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成校联建楼、镇客运站和国税分局联建楼、良友商业楼、经贸大厦等一系列新建建筑,更是让这个嘉于硖航道穿过的集镇焕然一新。
于城镇党委书记苏建良说:“为了推动新市镇可持续发展,我们今年将全面开展新一期农民一条街、联排别墅区和三联新市镇社区建房工作,深化‘经营城镇’理念,尽快启动搬迁安置房工程建设,加快西组团商住区块开发。”
“除了‘两新’工程,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仍是工作重点,我们要发扬‘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继续抓好工业园区的扩区征地工作,尽早完成1000亩土地的政策处理后续工作,为招商引商安商打好基础。”苏建良说,镇里还完善了镇领导联系企业、联系项目制度,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议,全面提高重点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