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发言】“以前我的养殖场周围总是臭烘烘的,一旦遇到下雨天,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邻居们也颇有怨言。自从‘二分离三配套’设施建成以后,环境好多了,而且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自家都用不完。”曹桥街道孔家堰村养殖户汪小弟笑着说。
【民生样本】汪小弟的养殖场常年存栏几百头猪,数量较多,收入也还可以,但养猪产生的污染却相当严重,畜粪随意堆放,污水随意直排河道,破坏生态环境,也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影响,附近的村民怨声载道。
从2008年开始,省政府实施了“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将嘉兴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列入省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内容,明确要求到2010年全面完成污染治理工作。为此,我市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二分离三配套”设施的配套建设治理工程。汪小弟就是在2008年8月份完成“二分离三配套”设施建设的。“现在几乎没有污染了,而且干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沼气是清洁能源,不但自己用,还可以送给邻居用,一年下来光沼气能源一项就能省一大笔钱。”汪小弟开心地说,“猪舍比以前干净了,存栏猪生病的情况也大大减少,养殖效益更好了。”
像汪小弟这样受益于“二分离三配套”的农户在曹桥街道就有76户。2008年以来,曹桥街道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对全街道饲养50头以上的76家规模养殖户,在前几年统一建好沼气池的基础上,按照“二分离三配套”要求,全面开展沼气后处理池、天沟安装、排污口封堵、干粪堆积棚建造等“二分离三配套”设施的配套建设治理工程。街道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专门组建了治理领导班子和工程施工班子,做到边动员、边施工、边治理,同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的奋战,全街道共投入110多万元,抢在2009年国庆节前,全面完成了76家规模养殖场的“二分离三配套”建设任务,同时,健全了由街道统一管理的干粪集中收集网络,从而确保了整治效果。
目前,全市的479户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已经全部完成了“二分离三配套”治污设施建设。平湖市明大牧业园区还建成了一个有机肥生产车间,把猪粪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变废为宝。新埭周玉良牧场、新仓逢源奶牛场、林埭潘建华猪场、广陈马保良猪场等,也都在“二分离三配套”的基础上,进行农(林)牧结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民生账本】截至去年9月底,我市全面完成了“二分离三配套”治理设施建设,总投入1870万元左右,共建沼气池2.5万立方米,沼液贮存池2.36万立方米,干粪堆棚9979平方米,雨污分离天沟3万多米、盖板1.5万平方米,封堵排污口1万多块,有效遏止了规模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排泄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