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起,我县经济开始复苏,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散去。目前,我县众多企业处于半缺工状态,用工难题成为这些企业的“心病”。短短一年间,从求职者“就业难”反转为企业“用工荒”,我县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彻底逆转。
求职者变“挑剔”
老段是四川人,来善务工已有4年。他说:“2006年来嘉善时工作还很难找,当时我在干窑一木业厂上班,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工作环境很差。”后来,他又换过几次工作,今年春节前离开了之前工作的工厂。“之前那家厂待遇还不错,但工作时间较长,经常加班。我希望能找份劳动强度不大的工作,工资在2000元左右。现在工作没以前难找了,我还能挑选一下。”老段说。
和老段一样,很多求职者在近一年来的求职路上明显感受到了市场变化——从没得选择到选择余地很大。四川宜宾人罗先生到过杭州、萧山、嘉兴等城市,最后选择了嘉善。罗先生说,现在找工作不必忙着做决定,先考虑考虑,看看各方面的条件是否都适合。经过一番比较,罗先生认为嘉善的就业环境相对而言比较好。
企业不拘一格招人才
在我县今年首场人力资源招聘大会上,招工企业纷纷感到,今年前来求职的人员比往年大大减少,企业用工需求远远大于求职人数。春节后我县劳动力出现较大缺口,普工、电子化工、服装、服务业尤为突出。为招工,企业一改以往的被动局面,纷纷“主动出击”,许多企业年前就预定招聘会摊位,有些甚至专程去劳务输出大省招工。
嘉兴森创时装有限公司今年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巨大的员工缺口成了企业最头疼的事。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他们就把摊位直接摆到了火车站的出口处,希望招聘到120名缝纫工。负责招聘的谢先生说,把招工摊位摆到火车站,希望能守住返程的农民工,把他们直接招回厂里。
招聘会现场,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嘉善支公司业务主任陈玉英说,来多少他们就招多少。由于该行业人员流动性大,他们的营销队伍一直不断在补充更新,今年这个缺口尤其大。为此,公司放宽对年龄和学历的要求,只求“不拘一格招人才”。
为留住老员工和吸纳新员工,企业也是动足了脑筋。今年春节,嘉兴万源时装有限公司包了6辆大巴,专门送200多名外地员工返乡过年。近日,外地员工乘坐企业的包车返善。除了返程的老员工,还有一些新员工也在老员工的介绍下随包车来到公司。放假前,公司专门听取了外地员工的就业意向,并在他们中挑选出“就业联络员”,负责介绍有意向的老乡来应聘。此外,该公司还采取了满勤奖励、改善住宿条件等措施,确保员工能拥有好的工作环境。
服务业也是劳动力缺口较大的行业。嘉善宾馆副总经理张英说,服务业员工流动性较大,为留住员工,他们不但上调了薪酬和员工试用期工资,同时还大打“温情牌”,在春节期间为外地员工代购车票,并派车将他们送到车站乘车,员工可享受每年一次报销路费的福利,外地员工还有5天额外的探亲假。此外,每位介绍新员工来的老员工,还可拿到200元的介绍费。
应届毕业生不能言说的“痛”
当前正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时期。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往往要求偏高,对缺口最大的普工、技工等岗位看不上眼。同时,企业也希望招聘熟练工,一句“经验”将应届生拒之门外。
江西姑娘小吴是名应届毕业生,就读于河北省某高校计算机科技与技术专业。在朋友的介绍下,小吴来到嘉善找工作。在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后,小吴发现,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薪酬待遇偏低,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小吴说:“我对于工作并不挑剔,但基本的要求必须坚持。”
面对应届生的“高眼光”,很多企业也“不买账”,纷纷在招聘启事上打出“熟练工”字样。我县一家螺柱焊接公司的招聘启事上要求的就是熟练工。该公司行政主管王小姐表示,应届毕业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经验不足,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熟练工。
县就业管理服务处职业中介管理科科长祝崇渊介绍说,为帮助企业与求职者搭建一个平台,该服务处开通了“就业直通车”,年前就给新居民发送了10万条短信,通知年后的招聘会时间,希望他们把信息带回老家,吸引更多求职者。此外,还通过镇、街道的发动,通知企业来参加招聘会,130余家企业早早来预定了摊位。据悉,我县今年首场人力资源招聘大会共吸引165家企业前来设摊,提供就业岗位近8300个,需求热度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当天入场求职者达1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者有3700人。祝崇渊说,目前农民工还未全部返善,预计求职高潮将出现在正月十五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