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海宁市周王庙镇新建村97岁的老中医钱悦康从医数十载,珍藏了3000册左右的中医宝典,如今老人年事已高,想为收集了几十年的这些“宝贝”找个好归宿(本报3月4日已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致电记者表示想拜老人为师,数家医院及我市档案部门表示想深入了解老人的藏书。目前,已有两家医院的领导先后冒雨赶往老人的家中,专程看望了这位老人。
报道见报的第二天一大早,嘉兴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钱静华等人就专程来到新建村看望老人,了解老人的藏书情况。老人开心地拿出了一册册医书给大家看,钱院长仔细地翻了几本,发现大多是民国时期刊印的通用医典。当时,老人和家人又发现柜顶有一堆被整整齐齐扎成捆的典籍,拿下来一看,才发现是当年为病人看病后,备份下来的处方笺。
老人的字迹清晰而优美,不同病人的具体脉案和中药处方一目了然。钱静华表示,从目前的这些书籍和处方里,可以看出老人是位挺正规的老中医,而且医风相当好。“虽然老人的这些医学书籍、处方还需归类、整理后才能确定具体价值,但如果老人愿意将他这些宝贝捐给中医文化馆,我们会很高兴地接收并作进一步的研究,希望能发挥出它们更大的作用。”钱静华说,嘉兴市中医院开设的中医文化馆,旨在展示中医文化,促进中医交流和研究,里边展示了一些中医实物、中医诊疗器械、中药标本等。
前天早上,海宁市中医院院长钱菁看到报道,在对钱悦康老人能珍藏这么多医典表示吃惊的同时,也冒雨带着几位专家一同来到新建村看望老人。初步了解了老人的这些藏书后,钱菁表示,老人的这些医典主要刊印于民国时期,虽然具体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像老人珍藏的由日本人丹波元简等编撰的日本古方派的代表性著作《皇汉医学丛书》的原版本已非常鲜见。当天上午,钱菁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领导电话联系后获悉,这套《皇汉医学丛书》目前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没有馆藏,“如果老人愿意将这些藏书捐给我们,我们会对其更好地研究、珍藏,让它们更好地发挥出新的作用。”
钱悦康老人想为珍藏的医书找个好归宿的消息经晚报报道后,嘉兴市档案局有关人员也多次向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想找个时间到周王庙拜访拜访老人,了解这些藏书,争取让有价值的医典通过档案系统更好地发挥出新的作用。
对于专家的陆续上门了解藏书,钱悦康老人非常开心,想借晚报向大家对他和所藏医书的关心深表感谢,但他表示,这些医书的具体归属,还要等他和子辈、孙辈详细沟通后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