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凝镇南星村的杨明宝早年走南闯北卖纱巾。20多年过去了,当时一起卖纱巾的男人们都已在家安度晚年,而60岁的她却仍旧在卖纱巾。最近,她又引进经车用于纱巾加工。“以前纱巾加工我一直承包给别人做,今年我要自己做,这样就可做大纱巾生意。”杨明宝说。
杨明宝的纱巾主要销往新疆,每年的销量有几十万条之多。杨明宝说,当初她卖纱巾算是“逼上梁山”。“我之所以出去卖纱巾,是因为丈夫在1987年时生了场病,两个孩子都还小,为了生计,我想到了卖纱巾。”杨明宝说,当时村里有人正好在东北经营纱巾生意,赚了一些钱,急于想赚钱养家的她想,男人能做的事为什么女人就不可以尝试着做呢?于是,当年37岁的杨明宝也踏上了经营纱巾生意的旅程,从杨庙织布厂进货,然后再进行植绒、烫金等深加工,带着样品,杨明宝第一站来到了沈阳。
“下了火车我就晕了,从来没出过远门,第一次到这么大的城市,一下子没了方向。为了能把纱巾卖出去,我在火车站买了一张沈阳市的地图找商厦推销产品,第一次我没能成功。”于是,杨明宝又一路往北来到了哈尔滨。她说:“我在外面做生意,从未向家人诉过苦。丈夫身体不好,我不想给他太大的精神负担,孩子也小,不理解。”她说,一个女人在外面闯荡很不容易,第一年她足足瘦了2.5公斤,但她凭着诚信做生意,终于在外面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我生意最好的时候,做到了中国南边的广州、福建,北边的新疆。由于身体原因,这些年我把生意的重心放在新疆的乌鲁木齐。”杨明宝说,乌鲁木齐的纱巾需求量很大。“当地人需要纱巾,就如我们每个人需要衣服一样,不可缺少。”
从1987年到1990年,杨明宝在东北挖到了第一桶金,她花了10多万元造起了一幢3层小楼,这也让村里的不少大老爷们刮目相看。同村的祝荣光是村里第一位“走出去”从事纱巾生意的人,对于杨明宝,他毫不吝啬地竖起了大拇指。“她很不容易,是我们当地女村民中出去闯的第一人。”现在,60岁的杨明宝还购置了机器,准备自己加工生产纱巾,扩大市场,并且还要带动村里的农妇就业。“村里像我这个年龄的妇女比较多,到企业上班大多不收了,到我这里来,至少一天能挣二三十元钱,我这里的活很轻松,她们也吃得消。”
杨明宝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敢闯敢拼的“牛”劲,让她在平凡中透着与众不同。“其实女人在工作上并不比男人差,只要我们肯努力一样能干得很出色。”杨明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