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完全依赖土地为生的农村妇女,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她们也开始摆脱局限,更多的人开始进工厂上班、涉足种植业和养殖业等。观念的转变,让更多的妇女自谋出路,在家里顶起了“半边天”。
转变观念进厂上班
家住魏塘街道魏中村的张云今年55岁,早年在家务农。“养家糊口是男人的事,我们女人只要呆在家里操持家务就行了。”在张云的所在村,存有这种观念的人不少。但是,随着魏中村经济的发展,很多的工厂在该村拔地而起,张云家的土地也被征用了,她就成了被征地农民。“没了土地,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张云说,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被打破,她就无所适从。同村的不少妇女去了工厂打工,想让她也去,但一开始张云有些顾虑,毕竟10多年习惯于在家务农了。“那段时间,我睡不好,不知道起床后要干什么,人没了方向。”张云说,当时家人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调整好心态,转变观念。“我以前学过缝纫,于是我就想到服装厂做缝纫工。”后来,张云去了当地一家服装厂上班。
跟张云一样进工厂打工的“4050”农村妇女不在少数。“孩子要上学,将来还要娶媳妇,样样都要钱,仅靠老公一人是不够的,我出去打工,减轻家庭负担。”姚庄镇南鹿村45岁的李金燕说,她们村有妇女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蘑菇的,也有无心就业,整天沉迷于搓麻将的。
县有关部门一工作人员说,这样的农村妇女要就业,关键是自身定位。以前她们完全依赖土地为生,由于思想意识、技能等方面原因,很难找到合适工作;生活在离城区较远地区的农民,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较保守;40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村妇女,由于年龄、文化、体力、技能等方面限制,也很难找到工作。
有自信才会更好工作
“我们公司招人,只要能适应岗位和环境就能进。”姚庄镇万源服装负责人表示,这些农村妇女经过不同的培训,分别走上保洁、物业管理员等岗位。
不过,在走上新岗位后,大多农村妇女多少表现出不自信,有人不适应环境,没信心把工作做好,有人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其实有自信才会工作得更好,有些农村妇女就做得很好,已成为我们公司的老员工了。还有一个当上了保洁组的班长呢!”万源服装负责人说。
据了解,有些“6070”的农村妇女去种植大户处打零工,每天能赚二三十元钱。“我一直在别人的大棚里干活,番茄成熟了就去帮忙采摘,蘑菇上市了就去帮忙做事。”展幸村的张大婶说,她反正也闲着,就去打工赚些钱。“我们这样的年龄进不了工厂,就去打零工,赚的钱也不会少。”
不少农村妇女还是种植、养殖能手,通过承包土地等方式进行创业。对年龄较大的农村妇女,政府则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比如保洁、绿化、家政服务等岗位。这些工作简单易学,能在家门口就业。“不管何种就业方式,关键是农村妇女自身定好位,通过培训,找工作的效果就会更好。”姚庄镇工会一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