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1日讯看着镜框内的照片,总是难以相信照片上那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女,竟然是当年名扬全省的女神枪手!
昨天上午,在“海选60年经典瞬间”启动仪式上,记者见到了前来推荐照片的毛亚莉,听到介绍起这张她珍藏已久的照片以及照片背后尘封已久的故事。拍摄那张照片时是1965年,她才12岁,正与父亲一起参加全省民兵比武大会。而就是那一次,12岁的毛亚莉和父亲一起,一举在全省民兵比武大赛上拿下了父女对射一等奖和“少年射击”一等奖,这一对从岱山县岱西乡小山村走出来的神枪手父女在全省出了名。
时光已经流逝了半个多世纪,然而,一张老照片却轻而易举地勾起了毛亚莉的回忆,让那段火一般的岁月清晰如昨。那份绝无仅有的殊荣,那种独一无二的经历,毛亚莉向记者娓娓道来。
毛亚莉的父亲毛永清是当时的民兵班长。 1956年,父亲毛永清加入民兵正规编制,拥有了一支枪和一本民兵预备役证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毛永清先后任民兵队长、连长、营长等职务。那一本由当时的国防部长彭德怀盖章的“预备役军士和兵证明书”,毛永清整整保存了55年,甚至在文革时期,他还用布包了一层又一层,锁在抽屉里,家里的孩子谁都不准碰也不准跟人说起……直到去年岱山县人武部写军史需要资料,父亲才慷慨地把它赠给了人武部作纪念,只留下了几张复印件。“对于别人来说,可能这本证书没多大用,但对于父亲来说却是一种信仰。他用一生捍卫着这本证书,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本证书所赋予他的崇高使命。”毛亚莉说。
因为父亲的影响和培养,年幼的毛亚莉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了保家卫国的理想,小小年纪便习惯了拿真枪当“玩具”,而且枪法还很不错。当年冬季,岱山县照例举行一年一度的民兵集训。全县最小的“民兵”毛亚莉奉命与父亲前去高亭集训。由于年龄小,力气有限,这次毛亚莉打的是一支稍短的骑枪。那次实弹射击时,靶场有1000余人,有打靶的、有闻讯赶来看热闹的。毛亚莉旁若无人出手极快,举枪便打,三发全中!人武部长激动地把她抱了起来。霎时,全场轰动,全县轰动,
1965年3月,毛家父女肩负重托赴省参加比武。驻地设在余杭县某部。阳春三月,依然天寒地冻。在余杭某靶场,鼓号喧天,彩旗招展,背对坐满省军地首长领导的主席台。父亲再三提醒女儿:“不要管别人,自己打,要心平气和。”父女出手一样的快,点到名、出列、压子弹、射击,瞬间完成,动作干净利索,目标命中准确。毛家父女荣获这次全省大比武父女对射一等奖。
次日,毛亚莉又手持骑枪参加最小年龄组射击比赛,参赛的选手就她一名女孩,40只钢板靶一溜排开,蔚为壮观,毛亚莉不负众望,获得这次全省民兵比武“少年射击”一等奖……
沉浸在往事中,毛亚莉似乎忆起了当年英姿飒爽的自己,颇为兴奋。然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只有毛亚莉自己知道有多苦。“骑枪的后座力很厉害,打多了,小肩头时常红肿,演习安排往往在冬春,天冷、手僵、拉枪栓、压子弹,这么一个弱小的孩子硬是使出了吃奶的劲,手指头磨破后磨成了老茧……”那份与童年不相称的艰苦,至今提起仍让她动容。
然而成年后的毛亚莉却开始无比怀念那段岁月,“那真是一段深深烙印在我生命里的岁月,让我铭记了一辈子,也让我受益一辈子。”毛亚莉一边看一边回味着,激动地说。成年后的她,感谢那段特殊的岁月使她汲取知识,促她成长,也教会她守住一份正直与平淡。与父亲一起走过的那些如歌的岁月,是她今天生活的底蕴,更是她明天路途的鞭策和动力。
毛亚莉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父亲也已经年过八十,但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她心里就充满自豪。如今,趁此次“海选60年经典瞬间”活动把它展示出来,也算是对她和父亲那段浴火岁月的一种纪念。 (舟山日报 记者 贝一 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