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们村和钟南村并村后,非生产性开支比以前减少了,创收途径和平台多了,自然能腾出手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昨天,记者在平湖经济开发区(钟埭街道)采访时,原钟东村党支部书记吴菊定向记者介绍说,去年,该村可支配收入为20万元左右,但维持运行的资金需要30万元。
自今年年初全市“强村计划”三年行动开展后,平湖经济开发区(钟埭街道)就及早制订方案,开展调研,对行政区划内所有行政村进行了调整,迈出了“强村”的第一步。据了解,除福臻村、花园村(社区)、新群村(社区)维持原状外,定云村、联丰村、八寺桥村合并成钟埭村,沈家弄村、永兴村、曙光村、新塘村合并为沈家弄村,钟南村、钟东村合并为钟南村,大力村、扶行村、双桥村合并为大力村,永丰村撤村建居变成钟埭社区,规模数量从16个调整为7个。
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不仅使村级规模变大了,经济实力、班子结构也变强变优了,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仅凭一个村的实力,即使得到项目扶持资金,但由于大部分资金需要通过银行借贷,如果产出效益不佳,便会出现负债率高的现象。”据平湖经济开发区(钟埭街道)组织委员俞四龙介绍 ,街道此前16个行政村中有9个村为经济薄弱村,完成调整后,各村可支配收入预计都将超过50万元。更重要的是,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得到了整合,有利于公共财政资金的有效投入。
同时,行政村规模调整不仅起到了强村作用,还有效推进了“两新”工程。街道新市镇建设按照“1+3”进行设置,“1”为规划区之内新社区,而“3”为规划区之外的大力新城、钟埭集镇、沈家弄村3个集聚点,集聚户数将达5500户。由于3个集聚点所设置的村都进行了调整,增强了村民参与集聚的积极性。当原永兴村6组村民金志华从村干部口中得知,自己不需要缴纳该村和沈家弄村合并后的跨村建房基础设施费时,金志华十分满意目前沈家弄村村民的身份。截至目前,仅原永兴村就有85名村民要求通过“两分两换”到沈家弄村集聚点集聚。
“以往,我们每个村平均有3个党支部,包括企业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不利于建立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大格局。”俞四龙说,随着村规模变大,他们将适时成立区域性党委,并把目前12个企业党支部归入其中,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目前,重新调整过的4个村正在成立筹建组,完成各村清财核资、整合办公场所及资源,按照网格化管理划分党小组和设置村民小组,制订完善的各种便民措施,确保新调整的行政村运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