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两新工程”建设,是一项发展增后劲、百姓添福祉的民心工程。在今年秀洲区“两会”上,加快推进“两新工程”建设,提升新市镇发展水平,成为广大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有了城镇化才有现代化
“没有城市化就没有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没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同步转型,也就无从实现现代化。”在区人大代表张海君看来,“两新工程”建设既切合民意又顺应潮流,对秀洲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意义十分深远。
注重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区人大代表张有林认为,推进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引导广大农户从原来分散的村庄集中到新市镇,关键目的是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新社区如果建设好了,跟城市社区没什么两样,农民生活质量一定能提高。”张有林说,“两新工程”建设能加速全区广大农民观念的转变,随着就业、养老等保障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感受到这项工程带来的实惠。
实施过程尊重百姓意愿
区政协委员吕建荣认为,“两新工程”是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要充分宣传、提高百姓知晓率。“政府可借助广播、镇报、村级简报等手段,对有利于农户增加资产、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等进行广泛宣传。”吕建荣说,新塍镇在实施“两分两换”过程中,召开了党员、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会议,并将相关政策资料发送到每家每户,取得较好成效。
选择“宜居地”建设新家园
“选择一个生态环境良好、配套功能完善的宜居地作为搬迁安置小区,这样才能让百姓满意。”区政协委员俞玉明说,搬到新家园后,周边环境是否适宜、交通是否便捷、小区内的文化氛围是否浓厚等都是农村居民关注的焦点,建议政府制定合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