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因其形状如锅,又俗称“小耳朵”。去年,嘉善县围绕有关文件要求,积极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村)”。经过摸底调查,我县共有2861户家庭使用“小耳朵”,其间共拆除2586户,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春节过后,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我县安装“小耳朵”的现象有所反弹。那么,为何“小耳朵”会有市场?使用“小耳朵”是否又合法呢?记者为此作了一番调查。
家装“小耳朵”有所反弹
近日,记者在县城玫瑰里小区看到,小区内有一小部分住户安装了“小耳朵”。一位姓姚的女士向记者透露,她家有数字电视,由于买个机顶盒要花500多元,所以她就在小房间里安装了一只“小耳朵”,价格不贵,还可以收到50多个频道。
在永福花园,记者看到部分居民将“小耳朵”放在阳台下方、空调口和窗台等位置。小区住户王先生说,装了“小耳朵”可以看全国各地的卫视。除了县城之外,一些城郊接合部家庭安装“小耳朵”的现象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居民为何热衷“小耳朵”
根据我国《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如擅自安装将对个人或单位给予处罚。那么居民为何还热衷“小耳朵”呢?记者走访发现,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价格低、安装方便、无后续费用成居民选择它的主要原因。
城东社区的陈先生向记者道出了他家装“小耳朵”的缘由。他说,他家有10间出租房,如果每个房间都安装数字电视的话,那出租的价格会很高,价格高了势必影响新居民来租房子。
使用“小耳朵”存在隐患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使用“小耳朵”除了会触犯有关规定外,还会带来很多问题。居民沈女士说,“小耳朵”虽然便宜,但与数字电视相比,有些不足。使用“小耳朵”后,几个本地区的频道都无法接收到。此外,受天气、方位等影响,有时信号并不稳定。为了更方便、安全地看电视,她家选择了数字电视。
据业内人士介绍,“小耳朵”除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外,售后服务也无法保证。据悉,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都是一些非法的小工厂私自组装的,做工粗糙、质量不稳定,属“三无”产品,更谈不上售后服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将会投诉无门。
月花14元看数字电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居民选择“小耳朵”主要是为节省费用,认为数字电视收费高。对于这个观点,记者采访了县广电台副台长黄志斌,他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目前经过整体转换后的数字电视的收费并不高。
黄志斌说,根据物价局的有关规定,我县的收视维护费每月为14元,相当于每天花费0.4元,与以往的模拟信号电视同价,增加了20多个电视频道和9套广播频道。另外,还提供股票行情以及咨询服务等。
黄志斌说,目前,市民普遍用上了手机,每月除收取来电显示费外,用户每办理一项业务都要支付相应的费用。相比而言,市民每月花14元看数字电视还是值得的。他说,不少人对收视维护费有误解,认为看电视节目需要缴钱,其实用户收看60套电视节目是不花钱的。收视维护费包括购买节目的费用、传输设备的维护费用、设备软硬件的升级改造费用和人工成本等。
加大检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嘉善县文化局副局长徐明高告诉记者,去年我县各部门、镇(街道)根据创建工作的部署,开展了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另外,还建立了21支义务宣传监督队,通过宣传教育,全县上下对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村)”有了更好的认识,形成了遵法守规,服从管理,争创“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村)”的浓厚氛围。嘉善的创建工作还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并有兄弟单位前来取经。
徐明高说,针对“小耳朵”反弹现象,今年他们将制订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省里要求,继续做好常规工作,巩固创建成果,加大检查、宣传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