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8日讯蟑螂,看见它,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杀!抬脚狠狠地踩,拿拖鞋狠狠地拍。胆子小的,看见它,有时吓得竟会放声尖叫。可谁能想到讨厌的蟑螂竟是一种良药呢?为此,笔者带着疑惑的心情,特意走访了用蟑螂为原料来生产药品的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蟑螂,昆虫科,学名“蜚蠊”,我国湖北一带称之为灶马子,川渝称之为偷油婆,赣语及吴语均称之为甴巴子(注:甴yóu,同由)。蟑螂家族庞大,约有5000种。按品种分为:美洲大蠊、德国小蠊、东方蜚蠊等。而作为药用的蟑螂,并不是平常家里常见的那种讨人厌的蟑螂,而是人工专门养殖的美洲大蠊。这种美洲大蠊具有抗“病毒”的独特功效。所有的昆虫都有可能感染“黑凶”病毒,导致死亡,但是美洲大蠊不会被感染,它一出生就有抗病毒的抗体。
在云南曲靖有一条美洲大蠊街,禽流感爆发期间,周围的鸡都死了,但是那条街上的鸡却没有感染病毒,就因为它们常以美洲大蠊为食。早些年,到云南工作的药学教授李树楠,亲眼见证了一位70多岁的老汉,因为得了骨结核,大腿上破溃流脓,碗大一个窟窿,四处求医无效,后来从一位白族老婆婆那讨来了几剂中药,直接捣烂后敷在那个大窟窿上,没想到,居然慢慢长出了新肉,折磨了老人几年的骨结核,最终痊愈了。李教授非常震惊,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医学秘密,如果把这个秘密揭开,必定能造福全人类。他赶紧去询问那位老婆婆。可是老婆婆却说是秘方,不愿意告诉他。李教授只好把老汉敷药后的药渣拿回家,发现里面除了草药外,还有虫子的尸体碎片,他用镊子把药渣里面的植物和虫子一点点分开,将药渣里昆虫的脚、翅膀,破碎的内脏拼凑起来后,看到的居然是一只美洲大蠊!
李教授查阅了四五十本中外医学书籍,发现早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明确记载:蟑螂,活血散瘀、利水消肿、解毒;《本草纲目虫部》载:用于行产后积血,治重舌、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本草经疏》载:跌打损伤、续筋骨有奇效;西方1907年版的药典就已经收录了美洲大蠊,外用治疗皮肤溃疡、疮疖等;内服治水肿,百日咳和勃雷脱氏症。李树楠教授坚持不懈研究蟑螂四十多年,被医药界尊称为“与蟑螂共舞的人”、“蟑螂教授”。他从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中分离提取出:多元醇类、肽类(含EGF)、粘糖氨酸、粘氨酸、多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最终制成了一种纯中药制剂。它就是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康复新液,可以使溃疡创面迅速修复。临床中,康复新液已经成为修复溃疡创面的首选药物。这种用蟑螂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正续写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