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天气的日渐转暖,玫瑰花又成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而在青岛、西安等一些千里之外的城市,许多姑娘、小伙手中的玫瑰花也许就产自凤桥镇永红村的天香花苑鲜切花种植基地。
这个鲜切花基地有350亩,曾经种植多种花卉、叶材,但近年来负责人石胜荣发现玫瑰花市场需求量特别大,于是通过优化品种、强化种植技术,渐渐把玫瑰花作为主栽产品。目前,网上营销已经成为其主要销售渠道,玫瑰花远销外省市,每亩效益达到了3.5万元。
而这只是南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小小闪光点。近年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引进高科技研发力量,开拓新型销售渠道,改善栽种设施和培育方式等,令一大批农业项目成功“转型升级”,在产量、价格、环保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浙大-中法食用菌研发中心,人工智能液体发酵系统和环控植物量产系统已经安装使用,培养料生物发酵系统设备也正在安装,9月初即可试生产。研发中心领头人、浙江大学副教授陈再鸣介绍说,届时,食用菌菌块的生产可以实现全电脑操控,整个生产过程无菌化,完全不使用农药,真正生产出无污染绿色食用菌。而留下的废料可以作为饲料、基质和肥料,整个过程可节约能耗70%至80%,成本下降一半,生产能力却可提高2倍以上。
在新丰和凤桥,有总共950亩的奥运蔬菜采用大棚等设施栽种,土壤和肥料都经过严格测试和挑选,整个栽种过程不使用农药,且还有不少高温蔬菜品种,这些蔬菜销售情况喜人,亩产值达到了1.5万元至2万元。
而人们餐桌上最为常见的猪肉也有“升级”。南湖区与五芳斋集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绿色畜禽研发中心合作的绿色生猪产业化项目已经在余新镇试点运作半年多,其出产的猪肉无抗生素、无重金属污染、无添加剂,虽然价格比普通猪肉高出30%左右,但依然供不应求。
年前,无土草坪栽培项目也已落户凤桥,这项技术可以在完全不破坏土质的情况下进行草坪培植;三星村则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正研发盆景式水蜜桃,希望拓宽水蜜桃销售方式,水蜜桃将不仅仅是食品,还将作为盆景走向市场。
近年来,南湖区农业招商时更为注重项目的“含金量”、科技含量、环保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南湖区农经局局长陈桂林说,南湖区所有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与各高校、科研机构联手研发产品的目前已超过8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攀升。今年开始,南湖区还将通过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把这些“闪光点”铺成条条“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