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称唐太宗李世民后代的嘉兴李生观先生,历时13年耗资20万元编了15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中华李氏总谱苞溪李氏家乘》(家庭藏本第一部),并把它捐给海宁市图书馆,以期找到海宁硖石的一支李姓,使这部家谱更加完善(本报3月12日已作报道)。海宁李国芳先生获悉这一情况后,认为李生观为李家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大好事,便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帮李生观寻找更多的李家人。
李国芳先生是海宁马桥中学的一名老师,目前住在海宁东苑社区。他的老家在袁花镇谈桥村李家组,以前叫谈桥乡唐庄村李家场,与海盐交界,村里住着不少李姓人家。“我们村有30多户人家,150多个李姓后人,最年长的两位已有90多岁了,结合村里的一些情况和李生观先生所述的一些情况,我觉得我们很可能就是他所写的苞溪李氏的那一支。”李国芳说。
“按照李生观先生的说法,嘉兴地区姓李的人应该都是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和南唐后主李煜的后代,这让作为李氏后人的我觉得既欣喜又好奇,我们原来没有这个家谱,现在能够写入家谱了,我觉得一方面可以丰富历史资料,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李国芳开心地表示,获悉这一情况后,他就与李生观先生取得了联系,李生观表示,他最近正在武汉开会,等他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会来海宁详细了解情况。
记者同时从海宁市图书馆获悉,就在李生观先生将150万字的这部家谱捐来之后,又有浙江天台的许先生将一本水南许氏家谱捐到了海宁市图书馆。目前,海宁市图书馆已有数十部家谱可供大家查阅,而在海宁文史界,还涌动着一股家谱研究的热潮。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有关专家说,编修家谱是一种人类血脉传承的需要,是生命个体对于自身从何而来又往何去的追问,可以利用血脉相连的关系与原本疏远的人群建立新的密切联系,所以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