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继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之后,我市又一生态湿地项目——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工程被列入今年嘉兴市“两会”工作报告及市区十一项民生工程。记者昨日从市水利水务部门了解到,目前,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工程已经开始前期设计工作,预计3年内建成。
双水源湿地南北呼应
据了解,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建成后总面积达4474亩,届时将与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大大提升市本级供水水源的水质,这意味着,市本级市民今后都可以喝上更洁净的自来水。
据介绍,目前我市有两家常年运行的水厂——石臼漾水厂和贯泾港水厂。其中,石臼漾水厂建成于1992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日供水能力已经达到25万吨。2008年,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投入使用,经湿地净化后流入水厂的源水水质大大提升。于2007年6月建成通水的南郊贯泾港水厂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15万吨。
“等到贯泾港水厂三期工程建成后,整个贯泾港水厂的日供水能力将达到45万吨,届时它成为市本级日供水的主力。”市水务集团下属水利投资公司总经理张荣斌表示。
贯泾港生态湿地工程将借鉴石臼漾生态湿地的成功做法,结合市区南片楔形绿地建设,为贯泾港水厂供水提供安全保障。该工程西以南湖大道为界,东以纺工路为界,北至中南路,南至规划南郊河东段,总投资2.06亿元,规划建设总面积4474亩,其中绿地系统3904亩,水域570亩,分五大区块,预计2012年底建成。
源水水质提高一个等级
石臼漾水厂水源保护生态湿地投入使用后,一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饮用水源流经该湿地后水质总体上提高了一个类别。
在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内,记者看到一片特殊的“稻田”。“稻田”内被划分出多个长方形区域,其中有几个长方形区域内绿油油一片,而有几个区域则是一片收割后的枯黄色调。张荣斌告诉记者,这片区域正是湿地的根孔净化单元,源水从新塍塘、北郊河进来以后,经过生物预处理区后便进入到这里。“这里种有芦苇、菖蒲、蒿等13种植物。植物的根孔对源水水体中的有机物、重金属进行生物吸收、降解,并对微生物进行氧化分解,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春天我们种芦苇等,让它们尽情生长;到了秋冬,在它们代谢之前,将它们收割掉。这样既发挥了那些植物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又避免了他们代谢后对水质产生富营养污染。”因此才有了“稻田”内颜色青黄不一的景象。
从“稻田”出来的源水,接着流入深度净化单元——南臼湖。水体在此处停留约3天时间,将得到进一步净化。“从新塍塘、北郊河而来的四类、劣四类的源水,经过湿地一系列净化过程后出来的水质指标一般可以达到三类以上,再通过引水渠进入石臼漾水厂。”张荣斌说。
从人水相争到人水和谐
流水潺潺、碧波粼粼、植物丛生的生态湿地,如今俨然已是一方人水和谐的人文景致,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同时,水源湿地逐渐成为市民观光游憩的好地方。
近年来,市水利水务部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中,将“生态”作为关键词,从整治地下水非法开采到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尤其是近期的水源生态湿地建设,我市人与水的关系,逐渐从上个世纪的人水相争,演变成了如今的人水和谐:不仅利用水、约束水,更要珍惜水、保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