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崩地解:1644大变局 汗青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29.80元
【内容简介】
公元1644年,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
这是一个真正的多事之秋,是一个"天崩地解"的年代。那一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灭亡,李自成进京,崇祯缢死,明室倾覆,吴三桂倒戈,清入关。大事小事,几乎每一件都足以让历史进程大大地改变。
本书旨在说清甲申之变,分析明朝灭亡的症结所在。书名虽为1644大变局,内容却涵盖明朝士风和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政局、政体,乃至民族兴亡、家园盛衰、文化嬗变的深远影响,发人深思。
作者更多关注的是明清易代这一剧烈的社会动荡,带给士人、朝臣的心灵冲击和精神创伤,进而探究支持他们个人行为的内在因素和思想根源。作者更踏足山海关大战古战场,绘制战场地形图,求索山海关大战的真实过程;解明清300年不决之悬案--分析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疑案;揭东林党人的弥天大谎;再现吴三桂、李自成、多尔衮山海关前的生死博弈……
【作者简介】
汗青,历史研究及古兵器研究收藏者。著有史论集《史说新语》,出版后曾在《南方周末》当月图书榜排行第一,在各门户网站论坛反响强烈。美国《纽约时报》在做"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专题时,采访的唯一一位中国历史研究者,刊登了他对郑和下西洋事件的观点及评论。 【目录】
自序前言
上卷崩解之兆第一章天朝上国的荒唐一、"票拟"和"批红"二、大臣骂皇帝成了时尚三、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及阉党
第二章蝴蝶的翅膀--明季士风一、明代政制的转变与士风、党争二、思想演变和士风之变三、嘉靖朝"大礼议"中的皇帝和臣子们四、皇权和阁权的政体之争五、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六、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七、针对士人们的"殿廷杀人"的廷杖制度
第三章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从定策风波及阮马公案看明季东林党人之失
一、东林党人的舌头与骨头二、定策风云与"史出马入"三、五百年作者、有明一代唯一诗人之奸臣阮大铖四、"留都防乱"公案五、东林党关于"江左兴衰"的弥天大谎六、为大明朝死节的奸臣烈士
下卷天崩地解第一章崇祯十七年缺失的朝贺
第二章因为欠饷而死的巡抚--粮饷、官兵和流寇
第三章清军破关和明军抗清将帅之死--袁崇焕"斩帅"及东江崩溃辨析一、斩帅公案二、斩帅是非和"尚方剑"三、归降之由四、斩帅与"已己之变"及东江崩溃
第四章崇祯的南迁之议一、袁崇焕和他的旗人后裔们二、卢象升、杨嗣昌的"战""和"生死斗三、周延儒笔墨退敌和崇祯大殿行刑
第五章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一、李自成的东进目的二、不怕死、不为富贵曲的吴三桂三、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决裂四、形势诡异的山海关大战五、山海关之战和大顺失败、神州易手
附录一阮大铖入"钦定逆案"诸事考辨附录二关外建州遗事之一:皇太极的淳朴之二:皇太极的幽怨之三:是谁偷了汉子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