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承载着舟山解放60年来的记忆,一张张生动的彩色照片记录了舟山新时代的建设变迁,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座海岛城市60年来一步步成长的脉络。
昨天,舟山日报“海选60年经典瞬间·党报大篷车老照片征集”活动第二站来到沈家门。舟山第一家医院原址、渔民捕获大鲨鱼时的情景、沈家门渔港渔船晒篷、舟山第一批外来务工者……热情市民送来的一张张见证沈家门时代变迁的珍贵照片,让人感慨沈家门这60年来的巨变。
上午8时30分,工作人员刚在位于新街的沈家门街道办事处门口摆好摊,摄影爱好者王志莲老人便兴冲冲地送来了经过精心挑选的3张老照片。“这张是1950年5月20日庆祝沈家门解放时庆典活动的情景,地点就在现在的电影院这一带。这张是1956年普陀县农村商改工作队全体同志的合照,你们看,那时我才20岁。这张是1986年普陀县委第一、二、三任书记的合照,三任县委书记在一起合影可是很难得的啊。 ”王志莲老人兴致勃勃地向工作人员讲述着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他告诉记者,从报纸上得知舟山日报要到沈家门来征集老照片后,便将家中满满一柜子的照片都翻了出来,翻看每一张老照片都会感受到沈家门今昔变迁。
69岁的章国鹰老人从1957年便开始用相机记录沈家门渔港渔业的兴衰。“这是鲸鱼吗,怎么会这么大? ”工作人员指着一张大鱼身上站着20多个小孩和大人的照片问道。“不是,是鲨鱼。这是1978年秋季在沈家门荷外散步时偶尔看到的,觉得挺有意思,就马上返回家中取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章国鹰笑着说,“那时候,舟山渔场的渔业资源丰富啊,经常会有成群的鲨鱼到舟山渔场觅食,像这样渔民捕到鲨鱼的情况,一年有好几次呢! ”随后老人又拿出了一张渔民装载一筐筐小黄鱼满载而归的照片,“那时候的小黄鱼如果放在现在,那可值钱得很啊,不过那时候却相当的便宜。 ”老人感慨道。
“你们看,这是1979年普陀中学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情景;这个是1977年沈家门商业系统大比武时沈家门饭店的搬饭能手;这个是沈家门最早的个体工商户阿三馄饨店,现在还有开着呢;这是过去用小舢板给渔船搬运淡水的情景……”章国鹰一边说,一边回忆着当时的场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岁月如歌的年代。
“这张照片可以算是我的‘宝贝’啦。”上午10时左右,77岁的谬学伦老人带着照片来到征集地点,“这是1931年建造的舟山最早的一家医院公立存济医院, 1953年时改名为普陀人民医院。”老人还翻出了一张年代久远的报纸,“这上面有这家医院的详细介绍,当时整个浙江省只有四所,有一所在舟山,可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时间一点点过去,但是市民对老照片的热情却丝毫没有消退,市民王小标送来了普陀支宁知青的照片;市民韩金华送来了拍摄朱家尖南沙世纪婚礼的照片;第一个送来老照片的王志莲老人又送来了反映沈家门近年来变迁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