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3月27日电清明节前夕,近50名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师生来到天津元宝山陵园扫墓。他们祭扫的不是已故的亲朋,而是为医学事业的发展捐献遗体的先辈。
“天津市遗体捐献者纪念园”位于天津蓟县元宝山陵园一个向阳的山坡上,占地600平方米,2004年由天津市红十字会、天津医科大学联合创建。纪念园中的“奉献碑”长25米,高4米,在这块巨大的黑色墓碑上,用金字刻着”奉献”两个大字和300多位遗体捐赠者的名字。
身着白衣的医学院校师生在“奉献碑”前深深鞠躬,驻足默哀。他们向遗体捐献者敬献花篮,为他们吟诵诗歌。学生们在墓碑前举起右拳宣誓,表达志愿为医学事业奉献青春的理想。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奉献碑’祭扫,在我心中这是一个极其肃穆的圣地。他们到生命尽头的奉献精神,会一直鼓舞我在专业道路上不断进取。”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李晓琼说。
此外,前来祭扫、凭吊遗体捐献者的还有天津市遗体捐赠志愿者宣传小组的志愿者、捐献者家属、社会人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钟说,在医学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有许多许多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患者。这些患者当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刻在奉献碑上的这些人,他们无私地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用于医学教育。
据了解,无偿遗体捐献主要用于医学教学、医学科研、临床解剖以及角膜移植。但目前,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能够打破旧俗、奉献自我,无偿签订捐献遗体志愿书的志愿者仍在少数。
据天津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小组介绍,目前天津市已登记捐献遗体志愿者3000余人,角膜捐献志愿者1000余人。其中,以50-60岁中老年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