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统计局的房价统计之争尚未尘埃落定,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又为“被降”的房价平添了新困扰。
3月29日,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平方米,涨幅达25.1%,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
房价上涨幅度远高于地价
上述报告全称为《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列明了从2001年到2009年间全国105个城市的地价以及房价变化。报告显示,9年间,2008年是惟一出现房价下降的一年,降幅为1.89%。
相比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1.5%”,上述报告的监测结果显然更接近公众的直观感受。报告指出:“商住综合地价与商品房价格均呈快速上涨趋势,房价上涨幅度远高于地价,商品房价格及增长率均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
地价占房价比例超过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同时坦承,“房价与地价二者呈现较大的相关性”,35个重点监测城市的居住地面地价和住宅价格相关系数达到0.848。
而在去年,国土部一度宣称,地价并非推动房价的因素。可查资料显示,去年7月,针对市场指责地价推高房价的声音,国土部特意进行全国性调查,并公布了“中国地价占房价平均为23.2%”的研究成果。
但经过2009年的疯狂,此番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居住用地的同时点地价房价比均值已达到31.29%,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等地区的一些城市,其比例更高。报告称,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地价占房价比已经超过40%。
此外,报告分析指出,“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调控政策对于居住用地和住宅市场的影响,分别大于对商业用地和商业物业市场的影响。”报告称,“2007年和2009年房地产市场火热之时,居住地价增长率和住宅价格增长率均分别超过商住综合地价增长率和商品房价格增长率;2008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期,居住地价增长率和住宅价格增长率则分别低于商住综合地价增长率和商品房价格增长率。”
防二、三线城市地价跟风上涨
报告在分析2010年全国城市地价变化趋势时强调,金融与税收政策的调整将作用于房地产市场,并直接影响地价走势。一线城市居住地价增长将趋于平稳,须防止二、三线城市地价跟风上涨。
报告指出,2009年地价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一线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较活跃的城市。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中小城市对住房用地需求会持续增大,首套购房优惠政策的持续实施落实、刚性购房需求的释放,将刺激二、三线城市房价的增长,从而激发城市居住地价的上涨。
但是,二、三线城市的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产业聚集程度等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市场需求弹性往往受到很多限制,因此必须防止二、三线城市地价跟风过快上涨。
楼市投资市场明显偏离理性
租价比是不动产投资收益最为敏感的判断指标,也是衡量不动产市场健康程度的重要参考。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典型城市各类物业租价比的变化趋势来看,我国房地产投资市场明显偏离理性。
一套房子的租价比=出租价格(一年)/房价(不含装修与税费)。如果这个比值低于4.5%,说明该地区的房价存在泡沫,如果该比值高于5.5%,则该住房尚存在升值空间。
根据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监测数据,从2007年起,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天津和青岛6城市的居住物业租售比已连续三年低于5年以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居住物业的租价比为3.81%,低于下调后的5年以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自2005年以来持续下降。
监测数据还显示,去年,深圳、上海、杭州、天津、青岛5城市的居住物业租价比无一超过4%,均低于4.16%的5年以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时,商业物业的租价比也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工业厂房的租价比则持续上升,甚至超过商业物业。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表示,住宅租价比普遍下降,表明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她认为,工业厂房租价比整体偏高,存在不合理成分。报告还建议,严格执行和完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政策,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工业用地地价管理体系。
综合《新闻晨报》、《京华时报》